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12-09 11:26浏览:
次
王女士是一位教师,是一位得糖尿病5年多患者。平时她很重视血糖控制,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服药,晨起后测血糖几乎成为一种习惯。当看到血糖仪上跳出5.8、5.2等达标的血糖时,她就会满足而自信的开始愉快第一天。
可是,王女士最近出现了下肢尤其足部的麻木感,她也了解这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时就诊检查示糖化血红蛋白8.2%,结合查体及神经相关检查,考虑下肢麻木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
王女士就郁闷了,血糖控制的很好,为什么还出现并发症呢?
原因分析
王女士患糖尿病后比较重视病情,饮食运动做的也非常好,之所以会出现并发症问题出在监测上。王女士测晨起空腹血糖达标,但未监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根据检查糖化血红蛋白8.2%,说明血糖还是控制不佳,王女士的餐后血糖应该是不达标的。
治疗建议
“一体化”管理团队建议王女士,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需要监测三餐后2小时、睡前、凌晨3点血糖,了解全天血糖水平,根据血糖值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使全天血糖水平达标。待血糖平稳后,可以减少监测血糖次数。同时服用硫辛酸胶囊、甲钴胺片改善神经病变。
糖尿病病友千万不要像王女士一样仅监测空腹血糖,等并发症来了再后悔。
糖尿病人应该怎么监测血糖?
这是近十年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进展之一和重要手段。通过简单、便携的医疗仪器(毛细血糖仪)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的估计。
这种方法快捷,比较准确、可靠。
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患者随时了解血糖水平的好方法。
其最大的益处就在于以血糖浓度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和判断疗效。
除了小孩,过度年老或视力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家属帮助下进行监测外,一般皆可自行使用。
血糖检测注意点
1、血糖检测次数因人而异,在血糖不易控制的1型糖尿病及胰岛素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一日可测4~8次;
2、一般选3餐前及3餐后2小时及睡前或夜间1~2点;
3、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4~8次。
降了血糖,请三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其检测的是红细胞内结合有葡萄糖的血红蛋白量,它能很稳定地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反映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故应充分重视。
不能用它来评价检测当时的血糖水平、诊断标准。
化验结果能告诉患者保健方案是否有效,血糖控制是否好,是否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