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12-09 09:37浏览:
次
当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者体内缺乏糖分,脂肪分解过多时,酮体(脂肪分解的代谢产物)浓度增高,一部分酮体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酮尿。酮体是酸性物质,在血液中积蓄过多时,可使血液变酸而引起酸中毒,称为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延误治疗,往往危及生命。本文对DKA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文章较长,需要慢慢细读。
1分钟理解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某些诱因(如感染等)的作用下,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以及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高所导致的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学会识别DKA的诱因
凡是能加重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者使升糖激素显著升高的各种因素均可诱发酮症酸中毒(DKA)。
一般说来,1型糖尿病的酮症多与胰岛素减量不当或停用有关;而2型糖尿病的酮症则常常与感染、应激以及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有关。
临床常见的诱因包括:
急性感染
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等。
胰岛素减量不当或停用
饮食不当
如暴饮暴食、过度饥饿、大量饮用甜品、酗酒等。
应激因素
如急性心梗、脑卒中、手术、创伤、妊娠与分娩、精神刺激等等。
运动过度
特别是胰岛素严重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激烈运动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DKA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最初往往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疲乏无力等,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2、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症状,如皮肤粘膜干燥、眼球凹陷、尿量减少、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以及呼吸深快、呼气中带有烂苹果味(丙酮的味道);
3、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病人可发生头痛、嗜睡、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精神意识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DKA分轻度(仅酮症无中毒)、中度(酮症+轻中度酸中毒)和重度(酸中毒伴意识障碍/昏迷)。
诊断要点:
1、患者有糖尿病史,特别是1型糖尿病史;
2、存在相关诱因,如急性感染或并发其它疾病、药量不足或停药、严重应激、精神刺激、暴饮暴食、妊娠及分娩等;
3、具备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及体征,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厌食呕吐、脱水、深大呼吸、消化道症状、意识障碍等;
4、若血糖显著增高(16.7mmol/L~33.3mmol/L),尿糖呈强阳性(+++~++++),血渗透压正常或略高;
5、血酮升高(>5mmol/L),尿酮体为“阳性”到“强阳性”;
6、动脉血气分析:血pH值低于7.35或HCO-3<15mmol/L,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酸中毒。
其中,高血糖(血糖≥16.7mmol/L)、酮症(高血酮或尿酮体阳性)和代谢性酸中毒(血PH值低于正常)三项是诊断标准的核心和必要条件。
DKA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想到DKA发生的可能性:
当糖尿病患者症状突然加重尤其是出现消化道症状、脱水及意识障碍时,应高度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立即进行血糖、尿糖、尿酮体、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
DKA中毒的危重指标
临床表现有重度脱水、酸中毒呼吸和昏迷;
血pH值<7.1,CO2CP<10mmol/L;
血糖>33.3mmol/L伴有血浆高渗现象;
出现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过高或过低;
血尿素氮持续增高。
DKA的入院前处置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急症,一旦确诊为酮症酸中毒,病人须立即去医院诊治。但在去医院以前和去医院途中,病人不能坐等医院的治疗,而应积极做好下面几件事:
1、大量饮水,以淡盐水(1000毫升水加9克食盐)最佳;
2、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不要因为进食少而停止胰岛素注射;
3、停用双胍类降糖药;
4、每两小时监测一次血糖和尿酮体;
5、迅速去医院或与医生取得联系,到达医院后,将由医生指导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糖友如何预防酮症酸中毒
保持血糖水平正常,消除和避免各种诱因,是预防酮症酸中毒发生的基本措施。患者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有节:定时定量进餐,切忌暴饮暴食;
2、规律用药:不要擅自减药、停药(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即使生病不想进食,也不要轻率停药;
3、防止脱水:糖尿病人不可缺水,尤其是天气炎热或活动出汗时,应多喝些白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失去的水份。另外,应预防腹泻引起的脱水;
4、预防感染:感染是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诱因,因此,平时要防止受凉感冒,注意饮食卫生。一旦患病(如发烧、感冒、腹泻等),要积极治疗;
5、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发生其它疾病(如急性心梗)或应激时应勤测血糖,倘若血糖>14mmol/L,应加测尿酮体或血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