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09-20 07:29浏览:
次
今晚我主要讲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的表现和预防,我会从三方面来阐述:
也许这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比较枯燥,但是它真的非常重要,对广大糖友来说,糖尿病是终身治疗的疾病。
我一直认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要减少急性、慢性并发症,那么就要不断的学习相关知识,让自己参与进来,不只是依赖于医护人员。
其实我们医务工作者,也是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当中,就像今年9月份我有机会去台湾一家有名的糖尿病诊所观摩学习,他们那边的糖友来诊所,不是单纯的配药,他们认为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你会发现诊所的卫教师总是在不厌其烦的跟糖友一遍又一遍的讲解,讲的非常仔细,糖友听的也是非常认真,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如果说学了,忘了,再学,这是非常难得的。他们那边的糖友血糖控制的非常棒,人家好的部分值得借鉴。
今天我讲的你可能不一定能全部记住,抓住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有用的部分这次就很成功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急性在这里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突然发生对身体较大的创伤,甚至会危机生命的状态。
为什么我会在这里讲DKA?
其实这个疾病在1型糖友比较多发,这其中有已经确诊为1型的糖友,也有些还没发现~~~后来发生DKA,经历抢救室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他才知道原来我有糖尿病,原来我真的要重视这个疾病,甚至会威胁自己的生命。
(具体的3个例子在甜蜜讲堂里有说到,详情可听音频)
所以我想大家如果能知道这个疾病,提前关注,做好预防,对应激状态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后面发展成为这个急病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为了能让大家很好的理解我们后面要讲的内容,我们先简单顾下糖尿病的一些相关知识,毕竟他们是息息相关的。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形式蛮严峻的,这里还不包括糖尿病前期的人群。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同时存在而引起。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而且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DKA倾向。
学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还要跟大家说下酮体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生少量酮体,随着血液运送到心脏、肾脏和骨骼肌等组织,作为能量来源被利用,血中酮体浓度很低,一般不超过1.0毫克/分升,尿中也测不到酮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代谢紊乱加重时,如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者体内缺乏糖分,如饥饿、禁食、严重的妊娠反应情况下,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过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当酮体生成量剧增,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血酮体升高成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尿酮,两者同统称为酮症。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均为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血酮体继续升高,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便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那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具体是什么?
1、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加重:多饮多尿、体力及体重下降的症状明显加重。
2、呼吸改变: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
3、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有些患者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腹痛不适。
4、神志改变: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有头痛、头晕、萎靡继而烦躁、嗜睡、昏迷,造成昏迷的原因包括乙酰乙酸过多,脑缺氧,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循环衰竭。
5、脱水与休克症状:中、重度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
6、循环改变:脱水明显时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那么该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呢?
知道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糖尿病“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加重;高血糖血糖多数为16.7~33.3mmol/l(300~600mg/dl),有时可达55.5mmol/l,(1000mg/dl)以上。这时血酮体升高,多在4.8mmol/l(50mg/dl)以上,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需及时就诊。
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随便停、减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不随意停药
加强饮食控制,不暴饮暴食,不大量饮酒,大量饮酒可抑制糖异生,酮体生成加速,引起酮症发生。不靠饥饿控制血糖,不提倡自行进行生酮饮食
生病期间做好SMBG(血糖自我监测)
l当出现感染、手术、妊娠和分娩都会引起血糖很大波动,诱发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急症,其死亡率介于1%~10%之间;主要死亡的原因是循环衰竭,低血钾和感染。
所以做好预防、及时的接受治疗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患者在家出现上文提到的症状,应该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