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糖尿病眼病 导致失明的隐形杀手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7-03 07:42浏览:

糖尿病会引起一系列眼部并发症,糖尿病性白内障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体内血糖升高,进入晶状体内的葡糖糖增多,造成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晶状体纤维吸水肿胀而混浊。

糖尿病性白内障主要分2种类型:

1、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常见于老年患者,多有糖尿病因素和老年因素的共同作用,临床表现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但是发病更早,进展更快。

2、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

发生于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中青年及少儿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常伴有屈光变化,血糖升高时出现近视,血糖降低时出现远视。

与普通白内障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后,除了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屈光间质混浊影响眼底的观察,可能导致对眼底病变的遗漏,贻误对眼底病变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视觉损害。

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除了会造成糖尿病性白内障,还会造成眼底视网膜的损害,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等,甚至继发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失明。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所以若糖尿病患者并发白内障,应及早行白内障摘除术,除了可尽早恢复因白内障造成的视力下降,也有利于监测眼底,尽早发现和治疗眼底病变。

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1、一般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定期检查眼底及荧光造影。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羟苯磺酸钙、芦丁、复方丹参片等,及其他改善微循环药物。

3、激光治疗:根据眼底病变程度行局部或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4、手术治疗:出现严重的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

5、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若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或黄斑水肿,可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如Lucentis、Avastin、Eylea等。黄斑水肿严重的患者亦可单独或联合眼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曲安奈德。

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较好,是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突破性疗法,但需要多次注射(一般每月注射1次,连续3次后根据病情变化再决定是否继续注射)。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手术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术前注意事项

1、控制血糖

术前常规监测血糖,应尽量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水平,控制的标准一般为:空腹血糖≤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如此,可以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降低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2、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差,术前增加抗生素眼药水的点眼频次和时间,降低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率。

3、术前全身或局部有感染的患者,应在控制感染灶后再考虑进行手术。

4、糖尿病的患者的瞳孔和普通人群相比,不易散大,白内障手术要求术前散大瞳孔,因此糖尿病患者术前需增加点用散瞳药的频次,同时可点非甾体类抗炎药。

术后注意事项

1、继续控制和监测血糖,可降低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促进切口愈合,同时避免糖尿病所致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巩固术后视力。

2、术后定期复查,即使在完全恢复后也建议每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

3、术后需详细检查眼底,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一旦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