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警惕 高血压用药要注意这些不良反应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3-08 20:51浏览:

 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一线降压药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降压药是目前控制血压的有效手段,然而,降压同时药物也可能会伴随副作用出现。
 
本次将为大家介绍常见降压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利尿剂
 
过去十余年中,大量临床观察证实口服噻嗪类利尿剂可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产生高尿酸血症、糖耐量降低等副作用。但目前认为噻嗪类利尿剂的代谢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其降压效应并非呈剂量依赖性,即大剂量只增加副作用(如钾的丢失、糖耐量减低、室性期前收缩和阳痿等)而不增加降压效应。
 
因此在使用时:
 
1.可选择小剂量利尿剂,不但有降压疗效,也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与死亡,且是安全的。
 
2.将利尿剂与保钾利尿药或ACEI合用则可以预防钾的丢失。
 
3.噻嗪类中以氯噻酮副作用最大,其他如使用氢氯噻嗪(12.5~25mg/d)和苄氟噻嗪(3.5mg/d)均无明显副作用产生。
 
4.吲达帕胺不影响总胆固醇,还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具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效果优于噻嗪类利尿剂。
 
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代谢副作用是使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下降,糖耐量下降。对于此不良反应,可以选择性使用β1类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对糖代谢干扰较小。
 
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心功能抑制,应避免用于哮喘、反应性呼吸道疾病或二度、三度房室阻滞的患者。
 
三、ACEI
 
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除双侧肾动脉狭窄和严重肾功能不全禁用外,无其他特殊禁忌证,但孕妇最好也避免使用。
 
最常见的副作用为持续性干咳和血钾升高,最严重的副作用为血管神经性水肿。
 
针对血钾升高,可与利尿剂联合用药,效果最佳。
 
四、CCB
 
二氢吡啶类CCB药物,会带来水肿、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其中代表药物硝苯地平,还可加重缺血事件,大剂量时可导致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死亡增多。
 
非二氢吡啶类CCB不良反应有心脏传导受阻、心功能抑制,但同时此类药物可用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五、ARB
 
ARB是近年推出的一类新的抗高血压药物,其不良反应与ACEI类似,可能会引起咳嗽与高血钾,但血管性水肿极为罕见。
 
六、其他类降压药
 
在常见的五大类降压药之外,还有一些可以作为联合用药的降压药,如α受体阻滞剂、中枢神经药物、直接血管扩张剂等。
 
α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因此用药前须测量患者立位血压。
 
中枢性降压药副作用较多,使用时需权衡利弊。
 
直接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米诺地尔降压也很有效,但会有如心跳加速、头痛、钠水潴留等副作用,因此不宜作为单一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