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医学的知道此文是标题党,但社会百姓多数不知道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看着标题就跟着跑偏了,以为是癌症怕苏打水。一时间,各大超市的苏打水被疯抢,甚至有些癌症患者家属觉得医院里的靠谱,到医院托人买苏打水。
尽管后来各种辟谣、解读、引导,但是影响已无法挽回。谣言之所以是谣言,是因为它的传播速度太快了,影响太广了。科普文章的影响根本没法和谣言相提并论!
面对谣言,我们难道就没有办法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迎头一击!尽早击穿谣言的理论错误!
这两天,又出来一个视频,说2016年7月1日起,台湾长庚由美医院发明一项新技术,可将血管内沉淀物吸出来,再也不用放支架了。
仅仅是今天,我就在微信上收到6个朋友发来的此视频,问我:
这是真?假?
“新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个血栓抽吸装置。动画演示的好像是急性心梗病人发生的血栓模拟图像,这个沿导丝在血管内部旋转的就是血栓抽吸装置。它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导丝先穿过去,二是血栓柔软到能吸出来。
血栓,可以是从心脏某处脱落的,也可能是因堵塞而凝固的。对于血栓,抽吸装置分两种:一种是手动的,一种是机械的。
目前,国内医院在抢救急性心梗时多数都用手动的,简便快捷,比图示那个装置易于控制。最大的好处是结合抽吸时的手法,很少将血栓捅向远端。
而这个机械性的抽吸装置将不少血栓捅向了远端,容易阻塞前方血管。在指南中,对这种机械的推荐力度不大。
“新技术”能代替支架吗?
热传的视频没有把完整的视频都翻译出来,只是选取其中部分视频。普通老百姓分不清血栓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区别,以为视频中的抽血栓是抽斑块,抽完不用放支架了。
事实上,对没有急性心梗的冠心病患者来说,虽然血管狭窄到80%以上,但并无新鲜血栓存在,多是依附在血管壁上钙化的斑块所致。这些斑块很硬而且不规则,这种装置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并且,视频中的技术被描述得很先进,但实际上国内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已应用了很多年。虽然该技术确实在不断改进,但并不存在这样一种代替支架的“新技术”。
简单来说,抽吸导管主要针对血栓,支架搭桥主要针对狭窄,从两个方面处理病变,互相无法取代。
被疯转的视频完整版已经有几百万的阅读量,完全是动画演示的效果,看起来清理血栓和斑块,就如同进了流水线一样,方便!快捷!高效!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前文所言,这系列技术有部分已经在临床上使用。虽然从长远看此类技术一旦成熟代表着趋势,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宣传中往往存在美化新技术,丑化成熟技术的现象。
在初期阶段,这还是一个理论。理论上很多难题一旦有了理论依据,就有攻克的可能,但是对于完全闭塞的血管,钙化的到导丝无法穿过的斑块,以上所有的理论全部变成浮云,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搭桥。
这么多年来,在医学领域很多人还是推崇“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但凡是发现带有外文的医学资料,总以为是国外的好东西。
追根溯源,还得要“归功于”——谣言。依稀记得有一篇文章,说支架是国外淘汰的技术,搭桥医生快要失业了……
这几篇文章如同毒瘤一样,迷惑了一代迷茫中的国人。总幻想着国外看病很方便、很廉价、很有效。自从李冰冰澳洲扎针事件、旅行爸爸美国就医事件和著名作家六六香港就诊需要排号两个月之后,很多人如梦初醒,认识到了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国外看病排号很长、态度一般、花费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