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而肥胖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肥胖也会让血糖难以控制。健康过大年,核心提示:春节已过,节后的糖尿病门诊里,糖尿病患成群扎堆。糖尿病患者在节假日中往往忘记自我约束,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以至于让并发症早早来袭,所以在节后莫忘做四项糖尿病检查,提前做好防备。
节后,各大医院接诊的第一天,就迎来的了几位住院调糖患者。照片上的这位患者在节前受了些挫伤,寻思过年在家调养调养,酒肉不少,休息不好。
才几天下来,就浑身疼痛,没有劲儿,口渴的不得了,夸张点儿说,几分钟就要喝一杯水,厕所不停的来回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哪哪都不舒服,这血糖高了真是让人活受罪……
其他几位来院就诊的患者,情况和他不尽相同。
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广大糖友,春节已过,糖尿病患者在节假日中往往忘记自我约束,活动又以静态为主,摄入过多的热量无法被消耗掉,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以至于让并发症早早来袭。加之过节期间,血糖监测也很容易被遗忘于脑海之外,所以在节后莫忘做四项糖尿病检查,提前做好防备。
身为糖友的你即使暂时还没发现身体有何不适,也不可麻痹大意,因为十天后元宵节也即将来临。仔细回忆下,节日期间你是不是每天都严格定量进食,有几天超标了?你的早晚遛弯是不是被挤占,运动时间严重缩短了?你是不是熬夜打牌了?你的血糖有没有哪天忘了监测?如果对于上述问题,你的答案有一个是肯定,就要引起重视。
节后糖尿病患最该做四项检查
1.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期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比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更全面和更准确。同时,这个指标也是国际通用的判断血糖控制效果的“金标准”,所以糖尿病患者节后应复查该项指标。
2.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最常见。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可以发现肾脏较早期的病变,可以及早治疗糖尿病肾病,避免肾衰、尿毒症的沉重打击。
3.胰岛β细胞功能
节日期间不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必然加重胰岛的负担,在节后查胰岛β细胞功能可及时掌握胰岛功能的变化,了解糖尿病的进展和避免其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4.心血管病相关检查
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疾病最容易使糖尿病患者受重创的,在春节的随心所欲之后别忘了检查下心血管是否有问题。常见的心血管病检查包括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血管多普勒、微循环检测等。
5.眼底病变检查
主要排查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每年均应检查1次,尽量在早期排查眼部疾病。
视网膜的病变分为六期,四期之后进入治疗困难期。糖尿病患者眼的各部位均可能出现病变,如角膜异常、虹膜新生血管、视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病率较高,99%的1型糖尿病和60%的2型糖尿病,病程在20年以上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6.肾病并发症筛查
肾病筛查的目的是早期检查与干预。糖尿病肾病共分期,期是肾小球高滤过期,这个时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呈阴性,经过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期为间断微量白蛋白期,这个时期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期为持续微量白蛋白期,据一组长期随诊的结果,此期的发病率为16%,多发生在病程大于5年的糖尿病人,并随病程而上升。期为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出现。期为肾功能衰竭期。
有糖尿病家族史、多胎妊娠、肥胖及高血压等人群特别要重视微量白蛋白检查,若能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糖尿病肾病是可以逆转的。另外,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期几乎无异样感觉,容易被忽略而错过最佳逆转期。
7.下肢血管神经检测试验
尼龙丝刺激正常人脚指头的趾腹,会有刺痛感,而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失常,分辨不出刺激的是哪个趾头。如果出现不能分辨刺痛,应考虑出现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可能。
医院常用10克的尼龙丝来排查神经病变,检查前要保持脚部干净。这项试验操作简单,反馈效果明显,患者也可在家用钝一点的牙签等自行测试,如感觉不到疼痛,应考虑出现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可能。
8.心电图
这项检查用来早期排查冠心病、心急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有时还需要患者做平板运动试验来确定是否潜藏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神经病变,其感觉比普通人差,一般人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会有疼痛难忍的症状,然而糖尿病患者却相反,出现无痛性、无痛感病症,不能及时察觉,十分危险。
检查前不要做剧烈运动,注意情绪不要激动,平稳呼吸,休息10分钟再作。
定期进行并发症检查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但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检查,多久做一次检查。这容易耽搁及早干预和预防并发症的最佳时间。所以,我们糖尿病朋友一定要多重视并发症的筛查,多学习一些相关知识。
健康过大年,糖尿病人过年后要给自己做个总结
节后,我们要给健康做个总结,首先要仔细回忆一下,你是不是每天都严格定量进食了,有没有几天超标了;第二要想想自己在节日期间运动有没有运动;第三是不是经常熬夜打牌了?你的血糖有没有哪天忘了监测?如果对于上述问题,你的答案有一个是肯定,就要引起重视。
节后总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个全面的健康筛查,并配合医生、营养师的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血后血糖达标,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