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一定要正确认识冠心病 千万别过度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1-23 20:30浏览:

 报告上写窦性心律不齐,我心率失常了吗?
 
不少人看到心电图上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
 
事实上,窦性心率不齐不是病!
 
我们的心脏是先有电兴奋后有机械收缩。心脏的电兴奋由右心房上方的窦房结首先发放电脉肿,窦房结活动的频率受自主神经(交感和迷走)神经控制,就像中医讲的阴阳。交感兴奋时心率就快,迷走兴奋时心律就慢。
 
白日、运动、激动、受惊吓、饮浓茶、咖啡时交感兴奋,窦房结的电活动就加快。安静、入睡时窦房结电活动就减慢。甚至一呼一吸,交感迷走就会交替兴奋,吸气时窦性心率就稍快,呼气时窦性心率就减慢。
 
早搏是病吗?有什么风险?
 
早搏不是独立的疾病,也不具有独立的风险。
 
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它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以毫无症状,体检或因其它病就诊时就会被偶然发现。
 
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我看过很多儿童早搏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早搏数1万至2万多,孩子们无一人有症状。但成年人有症状者很多,症状可能与早搏有关,也可能与焦虑有关。
 
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没有心脏病的早搏,最好的治疗是不用药、不治疗。有心脏病的早搏,应治疗基础心脏病而不是治早搏。CAST研究显示,有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越积极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猝死越多。
 
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
 
心电图上报告窦性心动过缓,怎么办?
 
看到心电图上报告窦性心动过缓,有的患者也会紧张。有时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吃了β受体阻滞剂,心电图报告说心率每分钟53次或48次/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也不敢再吃药了,自己停药。实际上,心率的合理适度减慢是对心脏的保护。
 
人的一生,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或入睡,心脏都在不停跳动。心率慢一些,让心脏不过劳,有益于心脏的健康。
 
只要无不适的症状,心率静息时每分50+次,甚至47-48次不必紧张,不需用起搏器治疗。冠心病的患者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降至53次/分,偶尔47-48次/分,只要无不适感觉,别停药,也不需减量。
 
窦心心率过缓与过速对比图
 
发现夜间心跳有长间歇,该用起搏器吗?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Holter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
 
如果一个长间歇是2秒,每分钟60秒,60除以2就是每分钟最慢心率30次;如长间歇为3秒,每分钟最慢心率就是20次;长间歇如为4秒,每分钟最慢心率就是15次。这些数字往往会令人焦急、紧张甚至惊恐。
 
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现在指南提出长间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须植入起搏器。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
 
注意:女性ST-T波改变大多不是冠心病!
 
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岁女患者,讲起病史,很认真地说自己被诊断冠心病三、四十年了,最近接受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被戴上冠心病“帽子”的起因就是心电图当年报告有ST-T改变,结论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被打右派几年后还被平了反;被误扣上冠心病“帽子”,竟然一扣几十年?
 
中青年女性,如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30-40年前,肉蛋油糖都凭票供应,“三高”的人很少)、不吸烟、没有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这些心电图上的ST-T改变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
 
这些中青年女性常描述有胸闷、憋气甚至有夜间惊醒,自述濒死感,大多为焦虑惊恐症状。
 
这些中青年女性中不少人仅因为心电图报告的ST-T改变被CT、被造影,接受大量放射线。不仅花了钱,大量射线还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这是当前过度医疗的一个大风口!
 
如何正确理解超声心动图报告?
 
超声心动图报告单上有时会写着很多术语:
 
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等。
 
上述这些情况是正常人可见的正常现象。就像家里的门,关的再严也有空气能透过来,千万别紧张。
 
左侧为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右侧为三维超声心动图
 
其实,无论时代如何改变,
 
医生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永远不会改变!
 
我们自己也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这不仅是对医生的职业尊重,
 
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