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0年11月确诊为糖尿病,是特殊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血糖极难控制。前六七年我是糊里糊涂地过来的,后来病情有了变化,于2007年7月接受胰岛素治疗,至今十年有余。血糖稳定,基本无并发症,一些经验和读者分享。
1坚持看固定医生
我是特殊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血糖极难控制。第一次住院,眼看着别人十天半个月调理好血糖出院了,我却一住就是38天。
10年中,我坚持在一家医院就诊,在这里我找到了懂我的医生,找到了可信赖的医护团队。
2坚持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
我确诊糖尿病的前六七年基本上是“糖盲”,只知道一个月开一次药,测一次空腹血糖,然后到医院旁边的早点铺吃上一碗稠稠的粥和一根油条,再测餐后2小时血糖(现在想想很无知),甚至我都不知道怎样服用拜唐苹,一直和糖适平一起饭前半小时吃,医生说我这么多年的拜唐苹都白吃了。
从2007年第一次住院起,我才真正踏上了与糖共舞的希望之路。医院组织的糖尿病大课堂是我的必修课,糖尿病杂志和一些内分泌专家写的科普书籍是我的必读书刊。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了解了并发症的危害及防治知识。
如果说我对糖尿病开始是无知而无畏,后来是略知而紧张焦虑,那么,现在学习到的知识越多心里就越踏实了。学习糖尿病知识并不是一种负担,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而且完全可以掌握科学的血糖控制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糖友才能清楚地分辨什么样的药物是科学的,血糖发生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胰岛素什么时候应该调整什么时候可以减量。“学习糖尿病知识,是了解自己的过程,是充实自己的过程,是感受内心的过程。”
我想:“病就要病得清清楚楚,治就要治个明明白白。”不仅要依靠医生,遵从医嘱,不断磨合,还要加强自我管理,才能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糖尿病,我要认识你,学会掌控你。
3坚持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能痊愈,但可以有效控制,其关键在于控制并发症。目前公认的糖尿病治疗包括五大部分,俗称“五驾马车”,缺一不可,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的自我监测,最后才是药物治疗,前四项都是患者的自律行为。
虽然医生频繁告诫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吃药、坚持检查、坚持忌口等,但很多糖友,尤其是年纪较轻、发病之初的患者,一旦没有病痛症状,就不再遵从医生的嘱咐;还有的患者认为各种检查太麻烦,天天吃药太繁琐,于是放任自流。殊不知,每年进行定期让医生检查,这是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4坚持日常的血糖监测
因为病情特殊,我十分重视监测血糖,并详细做好监测记录,进行横向纵向分析,进而了解一天中各个时间点血糖的变化和一段时间内每个时间点血糖的波动。
这样就摸清血糖变化的规律,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以便更好地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现在我自己也能进行一些微调了。
监测血糖注意事项:
1.空腹血糖需要至少8小时,没有进任何糖类,早餐前采血所检测的血糖值。检测的目的在于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及降糖药远程疗效。
2.检测餐后两小时进行血糖检测。体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
3.夜间检测血糖,自行设计测夜间血糖时间。体现如何在早餐前血糖高,可以测出是夜间血糖一直高,还是早晨才高的
4.随机检测血糖。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不同时期及时捕捉低血压的瞬间,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
5.高危人群就要经常进行血糖检测,还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5饮食坚持不变与有变
不变:根据医生教的计算方法,按一天摄入的总能量科学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安排好一天的饮食。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分餐的方法,一天6~7餐,定时定量,从不随意。
比如正餐主食按1:2:2(25克,50克,50克)的比例,我就把从超市买回的花卷、全麦馒头、窝头、小米面馒头等按量切成1/2或切去1/3、1/4,外出就餐(甚至连侄子的婚宴)我都自带50克的花卷。
有变:根据血糖监测总结的规律,我发现有时空腹血糖高(7.0mmol/L~8.0mmol/L),有时晚餐后血糖超标(11.0mmol/L~14.0mmol/L),有时20:00加完餐,21:30左右又出现低血糖,这就影响了睡前和第二天的空腹血糖。
我想这可能是那残存的胰岛功能在不适当的时候出来捣乱了。此时的我已经不再惊慌失措了,我先把睡前的长效胰岛素改为8+1。不行,第二天空腹又低血糖了。于是,我就采取用加餐来调整的方法:根据晚餐后血糖值决定加餐,是按量、减量还是不加,这样就控制住睡前血糖,第二天空腹血糖也理想了。
通过监测血糖,我找到了血糖波动的规律,进而找到了精细的调控办法,控制血糖由被动变为主动。近三年多来是我控制血糖最好的一段时间,达标率在60%~80%,糖化血红蛋白也降到了7.0%以下。
6运动坚持个体化方案
我以前打两针预混胰岛素,后改为打一针长效。那时我每天坚持走路1~2小时(6000~9000步)。现在改为每天三短一长胰岛素替代治疗,活动量稍大就会出现低血糖。
近几年又出现了眩晕的毛病和膝关节滑膜炎,水肿疼痛不能走路,我就每天进行两次的被动运动。
7坚持打持久战
我的体会是糖尿病是纸老虎,听着可怕,来到你面前时很恐惧。如果你不在乎它、放纵它,它就会让你死得很快;如果你严控它,就能与它共处。
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为治疗糖尿病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罢了。别人那样生活,我这样生活。糖尿病病友要走在血糖变化的前面,不能被血糖牵着走。
这10年的经历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抗糖过程中心理调整是十分重要的。调整好心态不仅要有医生的帮助、指导和鼓励,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我认为有了越来越多的糖尿病知识的储备,就能不断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我现在的血糖基本稳定,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也减轻了,没有其他并发症。在获得了小小的成就感的同时带给自己的是更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