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林教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它的重要性原因在于它是一个糖尿病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临床中常常依据患者发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糖尿病,因此它也是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重要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在国内外都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我们通过不同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人群占糖尿病患者的24%~37%,也就是说大约30%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按中国1.1亿糖尿病患者计算,全国就有300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群。
《医学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最主要病因,这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对于预防糖尿病视网膜早期病变,您有何经验分享?
孙子林教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致盲的首要病因,因此必须加强防治。第一,我们首先需要做好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血糖、血脂、血压等,这些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第二,我们需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力度,以便有更多机会发现早期病变,进行及时干预。有研究表明,规范的筛查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致盲风险比下降94.4%,因此做好筛查对患者预后非常有益。第三,我们可以应用一些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为特异的药物,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医学界》:您作为糖尿病领域的知名专家,请问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面,目前有哪些研究进展?除了手术治疗,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药物治疗方式?
孙子林教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手段是不一样的。目前,我们内分泌科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相对早期阶段,即轻到中度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时可以使用如羟苯磺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非常重度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则需要眼科专家的介入。他们可以使用激光治疗,对于视网膜剥脱的患者可以采用视网膜切割术,此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也有一定效果。但是,晚期病变的治疗手段价格偏高,且为侵入性治疗方法,患者接受度有限,另外都仅能保护现有视力不再进展,而无法让现有视力转回正常。因此,我们更强调早期治疗,以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到相对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