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想管理好疾病,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应该控制好血糖,不仅要防止血糖过高,亦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目前,患者除了在家采用扎手指的方式监测某一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外,还会每3个月到医院抽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了解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平均水平。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吗?当然不够,上面的血糖监测方法无法监测到血糖波动的情况。
血糖波动危害不容小觑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趋势,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甚至比持续高血糖更为严重。血糖波动包括短期血糖波动,即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情况,还包括长期血糖波动,也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不管是短期的血糖波动还是长期的血糖波动都可以对血管内皮造成影响,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发生,因此,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要关注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
普通监测的美中不足
我们的血糖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有高有低。日常生活中影响血糖的因素并不少,进餐会引起血糖升高,机体分泌的胰岛素会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使用的降糖药也有助于降低血糖。当血糖偏低时,机体的升糖激素会起作用,可以让血糖升高,因此,我们一天24小时的血糖时刻都在变化着。如果每天监测多个时间点的血糖值,把这些数值连成线,就能看到日常的血糖变化曲线了。
我们通过每天7个点的指血监测,能够大致了解日常的血糖变化,但这中间一些不易察觉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有可能被忽略,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但它不能反映即时或短期内的血糖变化情况,也不能反映患者血糖波动的情况。
用指血就能评估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的危害大,那么如何搞清楚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呢?可以采用动态血糖监测(CGM),这套系统可以通过植入皮下的探针几分钟给出一个血糖数值,利用这些数据便可绘制出个体化的血糖曲线,但是CGM费用很高,因此只有少数患者有条件实施。
8月底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最新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中给出了指血评估方法,患者只需要采集指尖血糖数据(自我血糖监测:SMBG),就可以简单计算评估血糖波动情况了。快来了解一下吧。
如果你平时的血糖监测结果达到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即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值<10mmol/L,不妨再根据一天7个点的指血数据算一下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如果血糖波动大,说明你的血糖控制并不好,需要积极寻找原因,并请内分泌医生为你调整适宜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