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非缺血性心肌瘢痕预测1型糖尿病早期心功能不全

作者:菲糖新动发布时间:2018-11-16 09:43浏览:

 糖尿病与心脏功能衰竭的发生及进展紧密相关,然而与2型糖尿病相比,1型糖尿病在此方面的临床证据仍较少。2016年12月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的一篇文章对参与DCCT/EDIC研究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肌纤维化与1型糖尿病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在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和糖尿病干预与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EDIC)中,1,441例无心血管疾病史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强化治疗或常规治疗,并进行观察性随访,其中714例患者具有完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数据和心脏磁共振(CMR)主要参数结果。
 
研究测量指标
 
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下降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左心室圆周应变是评估心功能不全的指标,它在糖尿病心肌病早期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更为灵敏,并且该指标在不同人群中测量的可靠性也得到认可。
 
研究中,经最低程度校正*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加、吸烟、肥胖、血压升高、代谢谱更差、HbA1c升高、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受损与1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下降相关。
 
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加、吸烟、体重指数、血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HbA1c升高与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下降相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无心肌瘢痕患者相比,具有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瘢痕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
 
*最低程度校正模型:针对单个协变量的独立模型,同时校正年龄、性别、主要 vs. 次要队列、CMR仪器类型。
 
#多元回归模型:最终模型只包括最显著的脂质变量(如HDL-c),同时校正CMR仪器类型。
 
非缺血性心肌瘢痕患者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最差
 
有心肌瘢痕的患者与无心肌瘢痕患者的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接近边际差异(P=0.0904),与无心肌瘢痕患者相比,存在非缺血性心肌瘢痕患者的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显著下降,且伴非缺血性瘢痕患者的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最差。而弥散性纤维化则不能显著预测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降低。
 
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Ecc)与心肌瘢痕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增加、男性、吸烟、肥胖、高血压、存在代谢综合征、慢性高血糖都是早期亚临床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受长期暴露于已知危险因素的影响,非缺血性心肌瘢痕也与早期亚临床心功能不全相关,同时也是糖尿病心肌病中晚期弥散性心脏损伤的预测指标。
 
本研究中,虽然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临床危险因素未显示出关联,但随疾病进展(出现心肌瘢痕),其数值逐渐降低,由此可见,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可对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功能不全产生影响,而这也为1型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初级预防提供证据支持。
 
根据目前研究分析,心肌瘢痕的存在与左心室圆周应变功能下降显著相关,尤其是存在非缺血性瘢痕的1型糖尿病患者。非缺血性瘢痕或将成为心肌弥漫性疾病晚期和糖尿病心肌病亚临床阶段相关心脏损伤的指标。但此相关性在包含临床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中会大幅衰减。以上结果提示,心肌瘢痕和心功能不全之间的关系可能由长期暴露于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