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或神经病变是所有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的问题,若未能予以控制和治疗,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目前已有明确证据显示实现并维持合适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除此之外,还有何种措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2017年1月17日,BMJ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针对除血糖控制以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解析。
本研究对Cochran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包括“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联合“预防”和“进展”。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定义为:
微血管并发症一级、二级预防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学和危险因素
了解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因素,将有助于在进行微血管并发症一级、二级预防时采取更好的干预措施。
微血管并发症导致
终末器官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和危险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筛查
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眼科学会、英国国家健康与保健研究所(NICE)均推荐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若已存在视网膜病变,ADA建议之后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若无视网膜病变,之后每两年筛查一次即可。
ADA指南指出,尽管视网膜照相可作为筛查工具,但不能代替全面的眼部检查;NICE指南强调,质量有保证的数字视网膜摄像程序应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来操作。
预防
血压控制:ACCORDBP研究发现,严格血压控制可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但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对于基线收缩压<140mmHg的患者,采用降压治疗则会导致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且无微血管并发症的额外获益。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用于严重视网膜病变患者,可阻止血管新生、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保护视觉功能。
减重(代谢)手术: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减重手术除带来血糖控制获益外,还可通过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带来微血管并发症的获益。但其他一些观察性研究结果却相反,发现减重手术后尽管血糖控制改善,但却出现新发视网膜病变或更严重。
糖尿病肾病
1查
ADA和NICE指南建议在2型糖尿病诊断时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之后每年检查一次。此外,由于存在体内变异性的可能,指南建议在6个月内至少进行3次采样,若2次出现异常即可确定为糖尿病肾病。
预防
血压控制:ADA和NICE均建议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压,已存在高血压或肾病患者除外。NICE建议无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低于140/90mmHg,而存在视网膜病变、肾病和脑血管损伤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低于130/80mmHg。另外,为避免带来潜在不良结局,ADA不推荐舒张压降至70mmHg以下(老年患者降至60mmHg以下)。
减重手术:荟萃分析发现,减重手术后患者UACR和蛋白尿水平显著改善。但仍需要开展针对糖尿病肾病可逆性的长期研究。
糖尿病神经病变
筛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是一次排除过程,在诊断前需先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酒精、药物、维生素B12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副肿瘤综合征、HIV感染、慢性炎症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遗传性神经病变和血管炎。在2型糖尿病诊断时即需进行10g尼龙丝测试及针刺、温度和振动感觉测试中的至少一种,之后每年筛查一次。
预防
运动:运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一部分。一项小型研究的4年随访结果发现,运动组患者运动神经病变和感觉神经病变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红外线治疗:红外线治疗已被推荐作为促进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伤口愈合和增加外周敏感性的一项干预措施。
患者教育:神经病变的监测同样还需要患者的参与,因此患者教育也应纳入糖尿病神经病变管理中。
考虑到以患者为中心结局的重要性,新的治疗策略应着眼于早期发现和及时预防,以避免进一步损伤、功能结局的恶化和生活质量的降低。此外,精准医学和遗传特征也会在制定和优化一级、二级预防策略中发挥作用。未来针对病理生理通路、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危险因素及精准医学的研究,需重点关注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延缓并发症进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