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重视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心血管防治

作者:菲糖新动发布时间:2018-11-16 08:08浏览:

 2018年6月22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MedaEPavkov教授在ADA大会现场发表了关于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血管合并症的精彩演讲,菲糖新动平台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鹿斌教授就糖尿病合并CKD的流行和研究现状,以及其心血管防治进展作了详细的阐述。现撷取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糖尿病合并CKD的流行现状及研究概况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MedaEPavkov教授在“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合并症”报告中指出,目前美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2%,其中有40%的患者合并CKD。2015-2016年,美国成人中有7%的人患有糖尿病相关性CKD。中国的情况与美国相差无几。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目前居世界首位,成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CKD的患病率也高达到10.8%。既往一项上海市调查显示,30岁以上2型糖尿病(T2DM)患者CKD的患病率高达63.9%。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的糖尿病合并CKD的发病现状十分严峻。
 
糖尿病及CKD均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同时,既往HOPE研究、DCCT/EDIC研究均显示,白蛋白尿的发生与CVD风险明显相关。MedaEPavkov教授在报告中也指出,白蛋白尿是糖尿病患者发生CKD的早期标志物,也是CVD风险的强预测因子。白蛋白尿是筛查各种类型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可及性强的标志物。2012年发表在LANCET上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无论是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还是eGFR+白蛋白尿,均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合并CKD的最新防治进展
 
糖尿病合并CKD患者CVD的发生风险增加,临床上应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方面
 
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预防CKD的发生。积极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CKD的发生至关重要。经典的DCCT研究、UKPDS研究均显示,积极的强化血糖控制可减少T1DM和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也包括肾脏疾病的发生。同时,ADVANCE研究提示,积极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肾脏白蛋白尿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糖尿病合并CKD的患者,还要重视预防CVD的发生。既往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Steno-2研究显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抗血小板等代谢因素干预,以及饮食治疗、运动、戒烟等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CVD高危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治疗方面
 
首先要强调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合并CKD且已出现CVD或者CVD风险高的患者,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血糖控制目标的高度个体化。很多因素会影响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例如低血糖风险高低、预期生存期限长短、生活状况等。低血糖风险小、年轻、预期生存期限相对较长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严格;而低血糖风险高、老年、预期生存期限相对较短、独居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可一定程度上放宽。
 
(2)控制血糖药物的选择。临床上,糖尿病合并CKD的患者需注意选择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
 
(3)胰岛素的选择。糖尿病合并CKD的患者,尤其是疾病在相对比较严重或已经处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阶段,应重视胰岛素的使用和选择。考量胰岛素对血糖稳定性的影响,尽量不要出现剧烈的血糖波动。此外,对于透析的患者,特别是腹透的患者,血糖控制会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素的选择和使用应更为谨慎。
 
血压控制方面,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个体化因素,例如白蛋白尿的多少、年龄、合并症等。对糖尿病合并CKD的患者而言,首选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
 
血脂控制方面,积极降脂有助于降低CVD风险。LDL是首要的降脂目标,其他甘油三酯、HDL也应尽可能达标。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脂的首选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方面,由于糖尿病合并CKD患者本身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抗血小板治疗非常重要,值得重点关注。
 
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戒烟、饮食治疗、运动都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防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