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糖尿病的危害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可事实上,糖尿病是潜伏着的健康杀手,会引起血管病变、肾脏损伤、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我国是糖尿病重灾区,当前中国糖尿病的患病总人数已达9240万,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新增患者有680万。
对中国而言,糖尿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危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形势严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李连喜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方式发生剧烈变化,在社会转型期间,糖尿病发病率会急剧增高。
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李连喜介绍,现在这种典型症状已经越来越少,往往只有在血糖比较高才会出现这些典型症状。“很多白领平时感觉良好,单位体检时查出血糖高了,做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是糖尿病。我们临床上发现很多糖尿病早期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可能就是血糖高,往往会被忽略掉。”
根据2007年至2008年中国所做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概有9240万中国成人患有糖尿病。但实际上,只有40%的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有病,剩下60%的患者虽然得了糖尿病,却处于不自知的状态。
2型糖尿病遗传机率很高,而且是多基因遗传,父母患糖尿病,其子女会比正常人有更大的可能性患糖尿病。李连喜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例如有糖尿病家族史、有糖调节异常史、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在40岁以上等定期做筛查。比较标准的筛查是抽静脉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怕麻烦也可以使用血糖仪在家自测,发现有异常再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血糖控制长期坚持难并发症筛查遭遗漏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血糖的控制伴随患者终生,长期的血糖控制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刚发病的时候,一下子血糖很高,病人很紧张,很重视,立刻用药,每周会监测血糖,但是时间长了,病人会觉得血糖高一点,对自己也没啥影响,可能就会放松警惕。”李连喜说。中国相关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即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而在世界范围内,8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无法被控制在7%以内。
李连喜表示,患者忽视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也是一个治疗难点。“很多患者眼睛只盯着血糖,认为血糖正常其他就没有问题了,那其实是不对的。来医院就是配药,从来不去查并发症,只有等真的出现问题了才会去查,这样很可惜,很多并发症是可预防的。”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足以让人联想到“健康杀手”,但正如民间所流传的那样,“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可以影响到整个人体,出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肾脏损伤、失明、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又是引起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罪魁祸首。
“其实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很简单,用药总是可以把血糖降下来,最最关键的是它的并发症,因为并发症后期往往不太可能逆转。”李连喜表示,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脑梗、脑出血、心梗、心绞痛,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所致。所以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
李连喜建议患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具体包括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眼底病变检测,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神经检测等。
患者治疗认识误区多
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很多糖尿病患者认识不是很深刻。认为空腹血糖正常就万事大吉了,往往忽略了餐后血糖的检查。在临床上,患者对于糖尿病防治有着许多错误的老观念,包括能用中药不用西药、能口服药就不打针、打胰岛素会导致依赖上瘾等。这些错误的理念极大地阻碍了糖尿病的治疗,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这些观念是不对的,有些所谓的降糖中药打着中药降糖的旗号,其实里面掺了西药降糖药。病人吃完后开始感觉效果蛮好的,但时间长了往往血糖就控制不住了。另外,在门诊中还有一些患者,听信偏方或者买保健品治疗糖尿病,而这些都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如果真的要吃也只能作为辅助,糖尿病治疗千万不能依靠保健品。因此,广大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迷信很多所谓中药降糖药的宣传,患了糖尿病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和治疗”李连喜如是说。
他还表示,很多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有恐惧,认为一旦打针就要终身打胰岛素,这个观念也是不正确的。胰岛素的使用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的,有的糖尿病患者一旦糖毒性解除后,打半年或者3个月的胰岛素,等患者胰岛功能恢复后还是可以改用口服降糖药。
病情发展催研发新药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9-2011年间,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年均增速高于整体药品市场,但2012年由于受到2011年末发改委对内分泌药物降价等因素的影响,内分泌和糖尿病市场的增速均出现下降,2013年又开始回升,说明糖尿病市场整体需求仍在不断扩容,糖尿病用药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5.68%。
“现在治疗糖尿病药物有很多种,我觉得还是要不断地开发一些新的药物。”李连喜解释,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并没有彻底搞清楚,而且还涉及糖尿病并发症,所以针对糖尿病不同的发病环节需要不断开发新药。在具体用药过程中,发现很多药物会导致病人体重增加,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能控制体重的药物将更受青睐。
长期服药对身体的副作用一直是患者担心的问题,李连喜表示很多药物都是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在用药之前建议患者查一下肝功能和肾功能,假如肝肾功能都正常,用药一般是不会有肝肾损害风险的,但还是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如果本身肝脏和肾脏有问题,用药的时候就要小心,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因为可能会加重肝脏或肾脏的损害。
防治需改变生活方式
公开资料显示,1980年中国只有1%的成人患有糖尿病,而到了2010年,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已增至近12%。这一增长与中国近年来的社会变化密切相关。
2014年的“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即为“健康饮食与糖尿病”,呼吁人们从早餐开始,为自己的健康饮食做出正确的选择,预防糖尿病。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由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专家指导,“微糖”为独家技术平台和合作伙伴的“早餐7.8”糖尿病营养早餐征集活动。具体活动详情,可以在微糖APP中“早餐7.8”版块查看,或者进入此微信公众号:博医帮-糖尿病贴身管家(boyibangdy),在菜单中查看。
李连喜指出,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变,体力活动变少,饮食西方化,高脂高糖的食物吃的较多,碳水化合物摄入少,导致糖尿病发病率的急速增长。现在已经有很明确的证据显示,健康的生活、合理的膳食、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一年四季都要坚持正常锻炼,合理控制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建议一天占60%,脂肪占15%-20%,蛋白质根据体重一般占20%—30%。水果则应在血糖稳定的基础上于两餐之间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