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高血压生活管理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0-27 10:33浏览:

 在众多高血压患者中,病人对自身病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相当低,面对高血压病这个无声的杀手,必须改变一些错误观念,纠正认识上的误区,采取规范的策略防治高血压,最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病的危害。
 
1高血压病的危害
 
高血压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这些不是危言耸听,仅仅是希望广大的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正视疾病,重视疾病,行动起来战胜疾病。
 
2这些是误区
 
对于高血压,以下是患者常见的认识误区,都是必须纠正的错误认识和行为。
 
×防控高血压是个人问题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
 
×不愿意过早服药
 
×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
 
×只服药、不看效果
 
×自行购药服用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自己在家中测置的血压不准确
 
3这些不良因素会招来高血压病
 
(1)高钠、低钾膳食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钠盐(氯化钠)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盐摄入量12-15克/天以上,钾摄1.89克,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4.7克。
 
(2)超重和肥胖
 
据统计,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24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3)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4)紧张
 
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5)缺乏体力活动
 
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6)其他
 
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也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4高血压的生活方式管理
 
高血压病的治疗首要的是血压控制,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除了药物降压治疗外,治疗也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的膳食
 
①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
 
②限制总热量,尤其是控制油脂类型和摄入量。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主要来源是含人造奶食品油适量选用橄榄油。
 
③营养均衡。适量补充蛋白质;适量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主张高血压患者每天吃8两~1斤左右新鲜蔬菜、1~2个水果。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草莓、梨、柚子等,每日进食200克左右,作加餐食用。
 
增加钙的摄入,低钙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钙摄入量与年龄相关性收缩压升高幅度呈负相关,简单安全有效的补钙方法是选择适宜的高钙食物,特别是保证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每日250~500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对乳糖不耐受者,可试用酸牛奶或去乳糖奶粉。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补充钙制剂。
 
④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
 
推荐的食物:
 
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食用植物油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杂粮、粗粮等
 
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无脂奶粉、鸡蛋青、鱼类、去皮禽类、瘦肉、豆制品等。鱼类蛋白是优质蛋白,鱼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应多吃鱼类。
 
(2)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体重控制上应有三方面的“关注”:
 
①关注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的“差异”
 
②关注总体脂肪量
 
③关注脂肪在全身的分布状况(体型)
 
(3)戒烟限酒
 
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差,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140万。
 
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为改善。
 
(4)适量运动
 
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综合功能练习。
 
(5)心理平衡,心情舒畅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
 
避免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正确对待自己和个人,大度为怀,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的关系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抵抗力,培养应对心里压力的能力学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试方法,有困难主动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减轻精神压力的科学方法。
 
避免和干预心理危机(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求医)。
 
(6)关注睡眠
 
睡眠差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大多数无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不低于白天,夜间血压高使全身得不到充分休息,靶器官易受损。高血压患者失眠后,次日血压必定升高。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压。睡眠差者应找医生帮助调理,服用催眠药或助眠药,提高睡眠质量。
 
5高血压病患者须注意
 
关注排便
 
应尽量避免需暂时屏气一蹴而就的运动,它可使血压瞬间剧烈上升
 
急剧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血压的剧烈波动,寒冷的日子洗脸不要用凉水,尽可能用温水;洗澡前后及洗澡时的环境和水温差别不要太大,否则血压会波动很大。
 
6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1)建立健全"家庭医生"队伍是做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保证;
 
(2)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学习;
 
(3)家庭保健员:掌握疾病知识的家庭成员;
 
(4)重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重视家庭血压测量
 
在测血压前,应该让自已在测量环境中休息10-15分钟,因为人体的血压是受环境的影响的。测量血压应在安静的环境中、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测量血压前半个小时不宜剧烈运动,不宜喝咖啡、浓茶。测量前应排空大、小便。
 
测量过程中,人体要处于放松状态中,袖带要绑好,橡皮管对准上臂前正中间,袖带的松紧度以能塞进二个手指为宜,袖带的下缘位于手臂离弯曲部位上二指的位置,测量的全程中上臂要放松,理想的测量是坐位,就像坐课桌上,脚放松,全身放松,不能架着二郎脚。
 
测量血压后,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在就诊时带上记录。对于高血压者,如果血压未达标,应在未达标的时间里记录服药情况和其它可能影响血压的情况。
 
测量血压的频率:如果是一个健康且没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每半年需要测量一次血压。首次诊断高血压,应测量三天以上的血压,并排除其它疾病的影响。测量血压应每天早、晚各测一次。
 
个人建议高血压者最好是每天早、中、晚各测一次,因为清晨血压一般是全天最高的血压,午后血压一般是白天最低的血压,这样测量可以掌握一天中最高和最低的血压,对高血压的诊断和用药是有帮助的。每一次的测量最好是连续测三次后取平均值。
 
高血压者在治疗后血压稳定期间,建议每周测量一次血压,每月一次规范地连续测量3天以上;高血压者在血压未达标或达标后出现波动时应坚持测量血压直至血压稳定达标,在各种原因调整治疗方案后应连续测量血压三天以上(最好是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