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降压药这样服 糖尿病风险降低60%!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0-27 08:39浏览: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的标准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
 
不同人群的高血压
 
小儿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少见,约占20%~30%,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继发性高血压较多,约占65%~80%。在小儿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脏疾病占79%,高血压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等。
 
高血压
 
妊高征:即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是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约占所有孕妇的5%。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而舒张压正常,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是发生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TOYOURheart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
 
一天之中哪个时间节点服药更好?
 
TOYOURheart
 
关于高血压的用药,晚上或睡前服药或许最佳,因为有助于遏制血压晨峰现象。近期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似乎为睡前服用降压药又增添了新的理由。
 
该研究发现,在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与清晨服用降压药者相比,睡前服用降压药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约60%,动态血压水平也明显降低。
 
研究者指出,睡前服用降压药物者新发糖尿病风险较低,主要与血管紧张素Ⅱ调节或阻断有关,服用相关降压药可显著改善动态血压、控制夜间睡眠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糖尿病风险。
 
该研究显示,睡前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依次降低61%、69%和65%。
 
这项前瞻性、随机、非盲法试验纳入2012例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其中1036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3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9kg/m2,平均高血压病程为6.8年。受试者生活很规律,白天活动,晚上睡觉。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1029例患者在清晨醒来后服用所有降压药物,另一组983例患者在睡前至少服用1种降压药物,其余药物(若有其他药物)白天服用。
 
平均随访5.9年期间,共171例受试者新患2型糖尿病,睡前服药者和清晨服药者中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4.8%和12.1%。在校正空腹血糖、腰围、动态血压、血压“杓型”模式和慢性肾脏病等因素后,睡前服药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较清晨服药者降低57%,其中服用ARB、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依次降低61%、69%和65%。
 
此外,与清晨服药者相比,睡前服药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降低,动态血压也控制得更好,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不足日间血压的10%)比例较低(32%vs.52%,P<0.00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对于数量如此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来说,选择睡前这一时间点服用降压药,或许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率,从而降低我国的心血管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