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异常血压波动的真相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0-27 08:39浏览:

 正常人体的血压值并非一成不变,走路、讲话或工作时,收缩压可能会升高10~20mmHg,舒张压则可能升高5~15mmHg,都属于正常现象。但若血压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较大而发生非生理性变化时,则称为“异常血压波动”,这种血压波动往往会危害人体健康。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相比某一次的血压测量结果而言,高血压患者24小时的动态血压波动状况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影响更为密切。血压异常波动幅度和频率越大,心、脑等器官受损害的程度也会越高。相比舒张压水平和平均血压水平,收缩压水平较高和收缩压波动强烈预示了脑梗死的发生;相对于血压的日间波动而言,夜间的血压波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更大,睡眠期间的血压波动对脑卒中、心肌梗死、突发性心源性死亡、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都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期间,由于擅自停药、换药、改药等情况,可造成血压波动异常,而服药期间的血压波动异常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对于血压波动幅度正常的患者,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脑卒中患者和心脏病患者的疾病预后更差。
 
那么,如何防治血压异常波动呢?
 
高血压患者应该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若血压出现不稳定或短时间内波动较大,应及时就医。
 
高血压患者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坚持按时服药,不可因为自觉血压正常而自行停止服药或者不按时服药。在服药过程中,要严格监测血压,如果发现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药量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许多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应积极关注自身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并采取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药物治疗,以稳定相关生理指标。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作息不规律、熬夜、不合理饮食、抽烟、酗酒、久坐、慢性疲惫等不良生活方式均会对人体的血压波动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