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机体糖、脂、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治疗主要遵从降低血糖及减少并发症的原则,而运动可以是算是一个免费的天然的药丸。
运动的益处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频率的增加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性下降呈剂量反应关系,运动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急性运动开始后,肌肉首先消耗自身肌糖原,进而利用血液中血糖与游离脂肪酸提供运动能量,同时体内胰高血糖素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增加肝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相对的稳定。
长期运动引起升糖激素分泌的反应减弱,降糖激素水平下降,但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分解及末梢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水平降低。慢性长期运动可改善肌肉等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同时,长期锻炼不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提高肌肉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改善脂质代谢,减少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和控制肥胖。
临床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体型肥胖,从糖尿病病情发展来看,脂肪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及其恶化的危险因素。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要多多运动。临床发现,2型糖尿病肥胖者和血糖在11.1~16.7mmol/L以下的1型糖尿病稳定期的患者,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疗法可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有规律的运动后,亦可将口服降糖药减量或停药。
运动要诀
1、运动时间:每次餐后1小时运动30分钟
2型糖尿病的糖代谢紊乱是以餐后血糖显著升高为主要特点,而大型临床试验UKPDS证实,餐后高血糖状态是导致慢性并发症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一般餐后1小时运动效果最佳。随着运动能力逐步增加,有效运动应不少于30分钟,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2、运动频率
每周至少运动5次,以增加热量消耗并且减重要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对于身体许可的,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坚持每天运动1次。研究发现,如果运动间歇超过3~4天,已经获得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降低,则运动效果及积累作用就会减少。
3、运动强度:靶心率约为最大心率的70%
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比非糖尿病的个体运动能力低,因此,原则上要求对于年龄大于40岁、病程超过10年、有心血管病症状与体征的糖尿病患者应当通过运动试验获得靶强度,建议开始训练时的运动强度应在一个较为舒适的水平,并且应该随着耐力的提高谨慎地逐步增加,防止运动导致的心血管意外发生。
实践中常用靶心率来反应运动强度的指标,约为最大心率的60%~70%,简易法为运动中达到的脉率=170-年龄。例如一个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身体素质良好的情况下,运动中应该达到的靶脉率为110次/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应该适当提高运动强度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则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防止运动导致的心血管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