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2浏览:
次
每到换季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医院里就会排起输液的长队,这队伍里很多是来输液预防脑卒中的老人。输液的原因很简单——许多老百姓认为,输液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进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但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医学不能凭感觉、靠经验,最重要的应该是找证据、看事实,也就是所谓的“循证医学”。国际上许多大型的临床试验表明,没有证据支持“输液能够预防脑卒中”这一观念,对没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输液,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可能有害——输液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也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那么应该怎么正确预防脑卒中呢?
中国卒中协会秘书长张茁教授说:“在我国所有引起死亡的原因中,卒中占据首位,并且,我国卒中患者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5倍,是卒中发生的‘重灾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有进行积极、正确的预防。”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不能想当然,首先需要了解脑卒中的致病原因。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左右。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往往是高血压,由于大众对血压的重视,对血压的控制越来越好,所以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在逐渐减少;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更是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还有房颤、吸烟、糖尿病、肥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狭窄、破裂、斑块脱落,最终引起脑卒中。
张茁教授强调说:“脑卒中防治要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没有得过卒中的患者,防止卒中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发生过卒中的患者,防止卒中再次发生。”其实,不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控制好危险因素是关键,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和纠正。有些患者血脂很高,但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吃喝不误,等到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问题加重,就很难控制了。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方式是服用他汀类药物,SPARCL研究(积极降低胆固醇预防卒中再发研究)结果显示,不伴有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3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使得卒中发生率显著下降。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他汀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卒中的发生很重要,不仅要用,还要长期用,甚至要终生使用。
所以,预防卒中,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吸烟、肥胖、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等;其次要控制血压、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糖尿病、房颤等卒中的危险因素;最后,有发生卒中可能的患者应当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定期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