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2浏览:
次
缺血性卒中/TIA的抗栓治疗(二级预防)
(一)抗血小板治疗。
1.非心源性栓塞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腔隙性和病因不明性),为减少卒中复发或其他血管事件的风险,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不能用其他任何药物替代。
2.缺血性卒中/TIA后,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
3.如果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4.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50~325 mg/d)、缓释双嘧达莫(200 mg)与阿司匹林(25 mg)复方制剂(2次/d)均可作为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
5.依据各种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获益、相应风险及费用进行个体化治疗。
6.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以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者优先考虑氯吡格雷(75mg/d)。
7.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无Q波MI或冠脉支架置入术者,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300mg首剂量,此后75mg/d)+阿司匹林(75-150mg/d),治疗应持续9-12个月。
8.不适于抗凝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应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9.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应注意可能发生的出血事件。
(二)抗凝治疗。
1.对于伴有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服用抗凝药华法林,并调整剂量(目标INR是2.5,INR范围2.0-3.0)。
2.对于无法口服华法林的患者,推荐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氯吡格雷75mg/d。附:
中危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症、长久吸烟)
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
阿司匹林75-150mg/d或氯吡格雷75mg/d或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25/200 mg bid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危险分层
高危组:中危组伴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
极高危:高危病人接受脑动脉支架成形术
氯吡格雷75mg/d
阿司匹林75-150mg/d
+氯吡格雷75mg/d*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伴有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
服用华法林
调整剂量(目标INR 2.5,INR范围2.0-3.0)
不能服用华法林
阿司匹林75-100mg/d+氯吡格雷75mg/d
注:* 脑动脉支架置入术者,首次给予氯吡格雷300mg;此后氯吡格雷(75mg/d)联合阿司匹林(75~150mg/d)治疗,治疗30d后,改为单用氯吡格雷(75mg/d)9~12个月。经重新评估风险后,决定下一步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
注意事项:
1.用药前检查血小板及凝血功能。
2.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过敏或既往阿司匹林治疗失败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75mg/d。
3.有中高度出血并发症危险的患者,建议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50-100 mg/d。
4.轻度皮肤粘膜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出血停止一周后根据临床情况调整用药。
曾现伟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