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脑卒中降压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22浏览:

 约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意识模糊、焦虑、卒中后应激状态、病前存在高血压等。多数患者在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自发降低。病情稳定而无颅内高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4小时后血压水平基本可反映其病前水平。
 
  目前关于卒中后早期是否应该立即降压、降压目标值、卒中后何时开始恢复原用降压药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问题尚缺乏足够的可靠证据。

  国内研究显示,入院后约1.4%的患者SBP≥220 mmHg, 5.6%的患者DBP≥120 mmHg。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低血压较少。低血压可能的原因有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少以及心输出量减少等。应积极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根据当前临床研究证据及专家共识,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推荐:

  (1)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00 mmHg。

  (2)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缓慢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3)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如病情平稳,可于卒中24小时后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物。

  (4)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张谨   主治医师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