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18浏览:
次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 耀
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降糖药物新品种、新剂型日益增多。选择在最佳服药时间服用降糖药,可助治疗一臂之力;如果服药时间选择不对,不但降糖效果差,还会引起各种严重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症状等。降糖药何时服用主要根据它的药理学作用特点所决定的,不同降糖药物因其作用机制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法,且多与进餐时间相关联。我国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同一类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一般是一致的:
1、磺脲类:是最早使用和最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主要有优降糖、达美康及其缓释片、美吡达及其控释片、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应该选择在饭前20-30分钟服用。
注意:磺脲类药物都可能引起程度不等的低血糖,对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更适合。另外,缓释片与控释片不可掰开使用,否则会降低疗效,并且容易出现低血糖。
2、非磺脲类促泌剂:也称餐时血糖调节剂,主要有诺和龙(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是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在胰岛β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其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快速,不良反应少,作用时间短。这类药物应该选择在饭前服用即可,无需餐前30分钟服用。
特点:单独使用较少引起低血糖 ,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使用。
3、双胍类:这类药物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主要不良反应有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症状,所以应该在餐中或餐后服用,近几年有新的剂型(二甲双胍肠溶片),它在小肠内崩解、生物利用度高,减少胃肠道刺激,餐前30分钟服用治疗效果更好,餐中或餐后服用易与碱性溶液混合,影响疗效。
4、α- 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抑制小肠粘膜的a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我国应用最广的拜唐苹(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应为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服、而且要嚼碎吞服,如果餐后服用降糖效果会差很多。
注意:患者如不食用碳水化合物(米饭、面食等),而进食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这类药物则不起降糖作用。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但与其它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使用葡萄糖治疗,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
5、胰岛素增敏剂: 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对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有代谢综合症者也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 罗格列酮(文迪雅) 和 吡格列酮(艾可拓、瑞彤)。均为长效制剂、服用后起效较慢、但能治疗胰岛素抵抗,长期平稳的降糖,一日一次就可以,服用与进餐无关。
《糖尿病之友》2010年第3期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