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既能治疗糖尿病又能治疗肥胖的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8浏览:

 1.双胍类(biguanides)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也可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二甲双胍治疗T2DM尚伴有体重减轻、血脂谱改善、纤溶系统活性增加、血小板聚集性降低。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食物中淀粉、糊精和双糖(如蔗糖)的吸收需要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一葡萄糖苷酶,AGI抑制这一类酶可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现有两种制剂:①阿卡波糖(acarbose):主要抑制α一淀粉酶,每次50~100mg,每日3次;②伏格列波糖(voglibose):主要抑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每次0.2mg,每日3次。AGI应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服用。饮食成分中应有一定量的糖类,否则AGI不能发挥作用。

 

3.胰升糖素样多肽l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

 

胰升糖素样多肽1(glucagon一1ike peptide 1,GLP一1)由肠道L细胞分泌,其主要活性形式为GLP_1(7—36)酰胺,可使T2DM患者血糖降低,作用机制如下:①刺激胰岛β细胞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②抑制胰升糖素分泌,减少肝葡萄糖输出;③延缓胃内容物排空;④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⑤抑制食欲及摄食从而减少体重。此外,GLP_1还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GLP_1在体内迅速被二肽基肽酶Ⅳ(DPP--Ⅳ)降解而失去生物活性, DPPⅣ抑制剂可延长其作用时间。长作用GLP_1类似物有Exenatide(及其长效制剂Exenatide LAR)和Liraglutide等,须注射给药;DPPⅣ抑制剂有Vildagliptin、sitagliptin和Saxagliptin等,可口服给药。

陆颖理   主任医师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