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上的价值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7浏览:

 每个人的心脏肌肉在收缩之前,都产生一股微小的生物电流。这些电流可经过导电的体液传到身体表面的皮肤上,使体表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我们在体表的固定位置上放置两个电极并分别用导线连接到心电图机的两端,它就会根据电激动的时间顺序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经过放大后记录或显示出来,形成一条有波形的连续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上的每个心动周期中出现的波形曲线是有规律的:P波代表心房激动,QRS波代表心室激动,T波代表激动后的恢复过程。当心脏因缺血受损或坏死时,心电活动的变化能及时地反映在心电图上,表现在各个波形的异常变化和进行性演变过程,为医生提供诊断心律失常、心室肥厚、急性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可靠依据。心电图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尽管冠心病的诊断方法一直在发展,但心电图一直是诊断冠心病的有价值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仅仅表现为ST段改变或者T波改变,也可同时出现ST-T改变。临床上可发现约一半的冠心病患者未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可以正常,而仅于心绞痛发作时记录到ST-T动态改变。约l0%的冠心病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正常或仅有轻度ST-T变化。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段抬高和压低的动态变化最具有诊断价值,应及时记录发作时和症状缓解后的心电图,动态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导联≥2mm)有诊断意义。在发作时倒置的T波呈伪性改变(假正常化),发作后T波恢复原倒置状态;或以前心电图正常而近期内出现多导联T波深倒,也应考虑冠心病的诊断。

赵益业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