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16浏览:
次
冠心病目前是非常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可以说人人皆危之。但要明确有冠心病的话,没有冠脉造影或者冠脉CT的诊断是不可以下结论的。冠心病的病根就是冠状动脉堵塞,只有两种方法可以立竿见影地治疗这种堵塞。一是冠脉搭桥手术,绕过堵塞部位,这叫做“惹不起,躲的起”。这一类患者都是长年累月的顽疾,也都是在接近生命的终点时找上门来的疾病,非常危险。
另一种方法就是介入治疗,冠脉支架术。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疗效迅速,称为“驾(架)到病除”凡是接受这种手术的患者,都有一种感受,术前害怕,术后庆幸。庆幸之余,又出担心。所以,就有许多不相信支架的谣言出来。
谣言1:“支架倒了”。谣言非常形象,我很佩服制造谣言者的想象力。谣言的来源:在过去裸支架时代,大约10%-20%的患者有支架再狭窄,在术后的3-6个月支架内出现增生的上皮组织、平滑肌组织等,重新堵住支架。应当是,支架永远倒不了,是支架后组织修复得不好,出现“过度修复”。就像建筑一样,支架是墙壁的钢筋,室内要装修,医生把墙壁的钢筋放好了,刮大白是个体自动的行为,刮得好坏,全凭自身的调控,好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发明了药物涂层支架,严格管理组织的过度修复,这种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可以控制在5%以内,谣言不攻自破。
谣言2:“放完支架活不了5-6年”。谣言的来源:放支架的患者,都是真正的冠心病患者,支架可以治得一时,但治不了一世。冠心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要听毛主席的话,“论持久战”,支架术后要认真地长期服药治疗。往往有些患者放完支架以为万事大吉,过了痛苦的阶段,马上就忘了,对自己又放纵起来,有的人因此又得了新病变,往往很严重,又怕再放支架,挺来挺去,耽误了治疗。这一部分是少数人,都是不认真治病的患者,对自己和别人不负责任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在明白了自己有冠心病,需要长此以往地加以治疗,都会幸福地活到自己的生命终点。我们第一例治疗的老人,当时80年代,70多岁介入治疗后,现在还健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认真地听从医生指导,每年按时随访,都会防止疾病再发的。
支架术后,人们普遍地反应过度,“杯弓蛇影”。在最危险的时候,冠脉疾病堵塞非常严重的时候,有症状的时候,患者不害怕。在支架术后,血管非常通畅的时候,最安全的时候,患者都害怕,都担心。“患者不怕病,怕治,怕治疗的副作用”,这是普遍的第一个心理障碍。治疗后,怕吃药,怕一辈子吃药,这是普遍的第二个心理障碍。聪明的患者时,把害怕留给大夫,把快乐留给自己。我经常对我的患者说,你能不能什么都不想,因为想了也没用。把心理负担扔掉,是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任务。
目前临床常用的支架的种类和疗效
现在放支架的患者越来越多,医疗市场上的支架种类也越来越多,到底选择什么支架来治病,是患者及家属考虑的首要问题。
选什么支架来治病,不像选一件衣服,或选一样家具那样简单。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管情况、病变部位、合并其他疾病情况、是否长期服用抗凝药等等。目前在我国医疗市场上的支架,从来源上有国产和进口两大类,从是否载药上分为药物支架和裸金属支架2大类。从支架金属的性质上来说,分为316不锈钢和鉻合金2种。药物支架从载药的种类上分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2大类,从载药方法上分为药膜载药、可降解药膜载药、无药膜载药等三类。不论支架的种类有多少,其主要的功能就是:1.良好的支撑作用,2.良好的治疗作用(抗狭窄和再狭窄)3.良好的远期安全性作用(无血栓形成)。
从价格的角度来说,进口支架要比国产支架贵一些,但这并不能说明进口支架比国产的好。就像我们日常用的东西,老牌子的就贵一些,新牌子的就便宜些,进口的就贵一些,国产的就便宜些。如果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功能发挥都是一样的。药物支架在体内发挥作用第一个阶段是支撑作用,第二个阶段是抑制再狭窄作用。一般在植入支架后,头1、2个月作用最大,3个月时如果血管内膜长好了的话,在6个月以后相对事件就会少很多,过了9个月,支架就已经没什么作用了。过了这段时间,支架的安全性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谈论支架的安全性问题,认为最安全的支架是金属裸支架。但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一直很高,国人不接受这种支架。从目前的资料比较看,所有在我国市场上使用的药物支架对再狭窄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也有良好的远期安全性。国人对支架的治疗反应普遍比国外好,各种指标均优于国外,至少说明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支架在性能上和质量上不比国外的差。
冠心病是很复杂的疾病,但老百姓的要求却很高,要求一步到位,一下子治好。与其说对我们医生来说有很大的压力,不如说对民族企业的产品要求更高。我们的民族企业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惊人的成绩,在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国产的支架经受住了考验,越来越多的患者把选择权交给医生,选择国产支架。干什么事都不是100%完美的,尤其是治病,但如何让病人放心、如何让家属放心,是医生必须去考虑的问题。
冠心病介入治疗(支架)后患者随诊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后,应按期到医院进行就诊随访,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指导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随访时间一年,时间点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然后每年随访一次。
在以上随访点,术后第1个月时每个患者均要就诊随访(观察有无症状、化验指标正常否,指导用药),术后3,6个月一次(观察用药对各项指标的治疗情况如何),术后9个月时均要随访(要停用某些药物,观察各项指标的治疗情况)共三次。术后12个月(一年)时个别患者根据医生嘱咐可选择随访来诊。
第一次就诊时请带好在医院治病的材料如:冠脉治疗片子、冠脉介入治疗随诊单、住院小结、服药的单子、连续测血压的结果等。
支架后患者的注意事项:
生活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应当庆幸。我们可以享受到很多高科技带来的福音。冠心病的病人更应该庆幸,如果时间倒退20年,你就很可能告别这个社会,或者每日受这种疾病的煎熬。现代的高科技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冠心病的患者身体上只需要付出小小的代价:一个小小的切口,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享受人间天伦之乐。 但,虽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并不代表从今以后可以无忧无虑。你可以感到庆幸,因为你从死亡的边缘爬过,或避免了一次人生的悲剧,但你不可以忘记,经过这次疾病的体验,要铭记终生的是,无论你有多正常,今后你都是一个病人,要警钟长鸣。冠心病从很大层面上来说是遗传性的疾病,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爆发,因此,只要冠心病表现出来,就很难被治愈,要做好思想准备,冠心病是追随你终身的疾病,作支架只是缓解一时,是救命的手段。要使冠心病不发作,需要你有恒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生活,坚持服药。
人们不禁要问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是什么?现代医学的证据,最大的原因是血脂异常,虽然有许多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看起来“很正常”。目前能够让冠心病粥样硬化停止下来的唯一药物,就是降脂药!有些患者甚至医生经常会陷入“常识误区”。误区之一是,血脂正常可以不服药,或少服药。支架术后的患者常常为服药担心,怕引起副作用。特别是对降脂药,戒心很大,加上咨询一些非专业的医生,常常在术后的一年或二年,自行停止降脂药的服用。这部分患者在停药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还会继续活动,最终导致新病变形成,造成支架术后不久再次行支架术的情况发生。误区之二是,降脂药“伤肝”,长期服用会引起身体损害。其实,很多药物都会在肝脏进行代谢,如果肝功能不好的话,服药要谨慎。对支架术后的患者,我们都会进行一年的观察,定期复查生化各项指标,经过一年的服药,没有观察出任何异常,就可以安全地终生服药。并且,每年都要进行1-2次检查,进行终身随访。通过我们的观察结果,99.9%的患者都可以放心地服用降脂药。
医生的忠告:支架术后的患者,一定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服药,坚持到医院按时随诊,在给您做手术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正确服药。
支架术后患者的服药
支架术后,患者往往觉得病已经治好了,花了很多钱,理应得到很好的回报,经过了手术,病根已去,服一年的药,等支架在血管里长好以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事情和大部分患者想的一样,支架后,自己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能吃能喝,能跑能跳,逐渐融入到人类正常的生活中,忘了自己仍然是一名冠心病患者。有的人,极少数人,很幸运,这一辈子没再犯病,即使没好好吃药,也活了一辈子,从而更轻视了支架术后的长期治疗。但,大部分患者,在第一次支架术后的10年里,又再次进入医院,作第二次支架治疗。原因就是,没有坚持正规服药,放纵自己,侥幸心理是要不得的。
医生对患者的忠告:做了支架术的患者,都是严重的冠心病患者,支架只能治好或者暂时支撑病变部位的血管,对没有放支架的其他病变血管是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的,支架术后的服药第一是防止支架内长血栓,第二是防止没放支架的血管动脉硬化继续恶化。防止支架内长血栓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波利维75mg/日、或泰嘉75mg/日),防止冠心病其他部位血管病变进展的药物主要是降血脂药,包括各种他汀类药物。这是针对动脉硬化的最好药物,一定要长期规律,足量服用,并且要每年化验血脂的各项指标,达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00mg以下)。同时要治疗和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有:1.倍他乐克,主要控制交感神经兴奋,控制血压由精神因素造成的升高。冠心病的患者大部分都脾气急躁,易怒,耐性差,情绪反差很大,神经系统波动性大,需要长期服用这种药物调控。2.控制血管紧张性增高的药物:很多尾缀有“普利”字样的药物,如卡托普利、雷米普利。通过长期服用以上药物可以去除影响血管病变的很多不利因素,达到控制冠心病其他部位血管病变的目的。
服药在于预防,在于抑制。抑制病变于“无形”之中,如果没有这种作用,等到病变成长为“有形”的话,只能用支架再次去治疗了。再次治疗的患者一直有这样那样的怀疑,支架不好啦、支架跑啦、支架倒啦、等等,发挥各种各样的想象力去做一些无谓的思考和无知的肯定,从而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岂不知,如果自己不坚持原则,不听从医生的指导,自己的意志不坚定,不改变自己的脾性,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和疾病作斗争的话,那就是你的“命”不好,栽在你这个“人”的手里。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靠自己。医生只是帮你忙的人,而不是决定你命运的人。
得病不懊悔,亡羊补牢来得及。要正确认识疾病、听从医生指导、坚持不懈的努力去长期服药。
秦黎明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咸阳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