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0浏览:

 1 治疗方法
1.1 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以皮骨瓣成形开颅及钻孔扩大骨窗法清除颅内血肿,直视下手术,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和血肿的占位效应,止血可靠,但
须在全麻下进行,设备复杂,技术要求高,开颅时间长,清除血肿过程又增加了脑组织的损伤,手术创伤大,术后生存质量不高,适应证局限,病死率高,疗效不甚理想。Kandel等 报道,急性期开颅血肿清除术231例并不比内科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好,其病死率为42.5 ;仅适用于出血速度快、脑疝早期和颅后窝血肿的病人。
 1.2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 根据CT 定位以最大血肿中心为穿刺靶点,穿刺点要避开重要血管及皮质重要功能区,常规头皮消毒,局麻后在手电钻
驱动下穿通颅骨,退出钻头,置入联结硅胶管和注射器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器,采用振荡手法,通过抽吸和推注冲洗液,在血肿中心溶出一空洞,然后每次以适当力量推注3~ 5 ml血肿冲洗液冲洗E ,血肿冲洗液经套管侧管流出颅外,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液体出入平衡,勿使颅内压产生过大波动。待排出液颜色变淡后,血肿腔内注入1万~2万U 尿激酶,夹闭4 h后开放引流。复查CT,根据残余血肿量,适当调整穿刺针头的位置,可继续上述冲洗一液
化一引流方法,反复清除血肿,每天1或2次,直到CT复查证实血肿已基本清除为止 。此技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宽,有利于高龄、危重病人的救治,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局麻下床边即可完成,手术时间短(多数30 min左右),可在各级医院开展。YL一1型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设计合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液流正压粉碎血肿以代替机械式碎吸血肿,其工作区间可严格控制在血肿范围内,且可全方位、无盲区、高效能地碎吸血肿、液化及抽吸血肿,使血肿清除率大大提高,术后脑损伤小,病死率为9.8 ~22.3 L3]。血肿清除速度及清除量可由手术者根据情况控制,避免手术过程中颅内压波动。但因非直观下操作,有时不能有效止血。
1.3 脑室穿刺体外引流及血肿溶解术 脑出血破入脑室或与脑室相通后,如不手术病人很难生存,过去认为即使手术也难挽救,列为禁忌,但目前总的发展趋势是穿刺侧脑室,行体外引流及血肿溶解术解决脑室梗阻。发病24 h内常规应用2O 甘露醇、呋塞米等控制脑水肿,控制血压在12O~ 160/7o~90 mmHg,行头颅CT 检查后在床边或在手术室选择侧脑室积血较多一侧额角为穿刺靶点,常规 肖毒,局麻,在手电钻驱动下穿通颅骨,退出钻头,置入联结硅胶管和注射器的YI 一1型颅内血肿粉碎器,抽取血肿量的3O ~ 5O ,然后缓慢将尿激酶2万U、肝素100 mg、肾上腺素1 mg稀释后注入脑
室内,夹闭1~2 h,同时监测脑室压力,如压力大于15 mmHg,则提前开放引流,每天2或3次,保持引流通畅至脑脊液色泽变淡夹管24 h,无病情加重予以拔管,引流时间3~15天。值得注意的是,在注入药液时要特别缓慢,否则将引起严重的高颅压反应,剧烈呕吐,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而增加治疗难度。脑室出血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血凝块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致梗阻性脑积水引起的颅内压急剧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