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脑血栓康复问答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0浏览:

 刚听到脑血栓这个词,是在医生給我病危通知书之后,自己太不注意疾病防治和医疗常识,以至于长期刚血压发展成脑血栓,当时心电监护氧气连续用了10天,这就1万多了,其实现在看要是懂一点常识,就不会得这个病.同时也没必要花费那么多,医生当然是希望你花的越多越好他们有奖金的,心电监护氧气3天足够了,节俭一点的花费5000到7000为宜,住院1到3周.当然脑血栓有轻重之分,确认病情是什么程度很关键,病情的恢复主要是康复训练现在看来我亲人的病情较轻,肢体恢复的挺好,就连最难恢复的手腕和脚踝关节都可以动了,但是他一点也不配合康复训练,甚至有了抑郁证,抑郁证是很可怕的,乐观积极的心态很重要.

脑血栓形成的原因?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以至于最新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将脑血栓形成更名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脂过高、高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被认为与血脂过高,特别是一种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物质含量过高有关。也与生活方式、营养和遗传因素有关。如吃进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过多;体力活动过少;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有同样疾病)等。最新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脂蛋白等基因突变有关,后者是一种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发生在不同的器官便产生相应的疾病。如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在供应脑部的大、中动脉,最容易发生狭窄的部位在颈部颈总动脉分叉处、椎动脉进入颅腔处、以及基底动脉起始和分叉处。由于血管内膜的破溃、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沉积在斑块上面并发生机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血管腔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粘稠度高(俗称血稠),在斑块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发生这根血管供血区的脑细胞缺血坏死。?
(二)较少见的引起脑血栓形成的病因?
各种动脉炎症,如感染性动脉炎(结核性、寄生虫性、脓毒性等)、胶原病性动脉炎(如一种叫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高凝状态,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所造成红细胞异常升高、怀孕早期的妇女由于呕吐脱水加之雌、孕激素的升高造成高凝状态都可能诱发脑血栓形成。此外,有一种少见的以红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疾病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得这种病的患者也容易患脑血栓形成。?
如何确认得了脑血栓?
要确认究竟是不是得了脑血栓形成,光靠上述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检查还不够,还需要以下必要的仪器及化验检查辅助。?
(一)头颅CT?
CT扫描是诊断脑血栓形成较方便、便宜的检查。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常不能发现病灶,此时CT扫描的意义在于排除脑出血,为及早开始治疗争取时间。此外,CT的不足在于对脑干、小脑的病灶显示不良。?
(二)头颅磁共振扫描(MRI)?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其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贵,医院的拥有率不高。而且有些患者由于体内有不能取出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博器、金属牙齿、骨折钉等而不能进行此项检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三)脑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在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尚可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狭窄或闭塞处进行溶栓,缺点是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
发现脑血栓形成病人后的处理办法?
(一)保持镇静?
对轻型病人可让其平卧,头高30度°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病人尽可能在1~2小时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重症病人最好拨叫120急救车,在等车时如病人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二)尽量准备好充足的现金或支票?
以免到医院后因资金不到位而延误治疗。?
家属在医院和医生的配合治疗?
(一)协助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在2小时左右。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二)饮食问题?
有的病人病后出现吞咽困难,这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
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症病人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抢救的成败。有的病人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病人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三)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治疗,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病人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病人要记录每天进食进水的量、尿量等,以便医生参考。?
(四)早期帮助病人活动瘫痪肢体、促进康复?
发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稳即可开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即帮助病人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病人的瘫痪肢体处于抗痉挛体位,即仰卧时患侧上肢放在一枕头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稍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如手纸卷。垫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侧臀部垫起使之髋关节内收,骨盆前挺,膝关节下垫一软枕头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应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让病人足顶在床或墙上或自制夹板。仰卧时头高30°为宜,不可过高。侧位时应尽可能采取瘫痪肢体在上的体位,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头,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五)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
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病人情绪激动。?
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家庭护理及治疗?
脑细胞在血管闭塞时由于缺血缺氧而死亡,治疗开始愈晚、堵塞的血管愈大、脑细胞死亡的数量愈多,而且脑细胞死亡后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尽管医生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但病人仍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也叫“后遗症”。这些后遗症是不可能在医院内尤其是以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医院得到解决的,需要在康复医院,在我国目前还主要是回家进一步疗养及康复。?
(一)按时规律服药,预防脑血栓的再发?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
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的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抵克力得;脑保护药物,如尼莫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有的病人恨病吃药,凡是广告宣传的药物都想试试,或者认为药吃得越多越好。事实上这样做对身体不利。且不说药物的疗效未必都像广告中说的那样神奇,单说任何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服药太多会加重老年人本已不太健康的肝、肾负担;从药理上来说,过多的药物进入身体,相互之间会发生作用,降低各自的疗效,甚至加重副反应,给身体造成危害。吃什么药、如何吃?最好听从医生的劝告,不可盲从广告。?
(二)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血栓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四)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脑血栓形成病人是否一定要半年输一次液?
经常在门诊碰到脑血栓后遗症的病人要求输液。原因是听说脑血栓后半年必须输液一次,以防血栓复发。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脑血栓是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但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硬化及血液粘稠度有关,防治动脉硬化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非单纯打几天点滴就能解决,需要从生活起居到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注意,长期规律地口服抗动脉硬化的药物同样可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另一方面,输液并非百益无害。实际x上,由于点滴是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内,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性,如输液反应、静脉炎;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因此,只有在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才有必要进行静脉点滴。作为一般医疗原则:能口服的药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药物就不要静脉点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
脑血栓形成病人的饮食调养?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大多肥胖、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等,这些异常都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除了服用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外,饮食调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首先,肥胖的病人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将体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标准体重。一般控制在每天300克左右的主食量。如病人吃不饱可用蔬菜、豆制品补充,尽量养成吃八成饱的习惯。?
2.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
3.多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鸭(最好是野生的柴鸡)、鱼类、蛋类(蛋黄应少吃)、豆制品,少吃猪、牛、羊肉,且以瘦肉为好。?
4.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西红柿、山楂等;富含维生素B6的豆制品、乳类、蛋类;富含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豆类等。?
5.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吃得过咸,容易引起高血压。?
6.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粮等,增加胃肠蠕动,避免大便干燥。有便秘的病人应多喝水,这样即可促进排便,又由于小便的增加,对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有益。有的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害怕小便而不喝水,是非常不利的

住院——病情稳定后出院——瘫痪护理——配合病人一起功能锻炼,不能断药——希望1年左右能走路。。。。。
你好:脑血栓后已经4年,受损部位脑组织已经软化,目前所留的后遗症恢复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关键问题:防止再梗。
    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高血脂,血液黏度增高等因素,应积极的干预。措施是:减低血压,控制饮食,戒烟,忌酒,减肥防胖,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治疗糖尿病。
2,抗血小板制剂:如阿司匹林对脑血栓复发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适于长期服用。塞氯匹定效果也很好。
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当颈动脉狭窄超过70%,应该及时切除。

护理期间,多理疗,针灸。
 
中风的诱发因素是指可以促进突然发生中风的因素,一一列举可有几十种之多,它贯穿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据有关调查,约有60%的中风病人可以查到诱因,如生气、劳累、饱餐、用力过猛、饮酒、激动、排便、停服降压药等,大致可以归纳为气候变化,、情绪激动、用力过猛、饮食不节。
中风与气候变化有关,冬秋季比夏季好发。这是因为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会促发中风。老年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要加强御寒和防止中暑,预防中风。
  情绪激动也会使血压升高,引起中风,所以生气、吵架、恐惧、兴奋都可以成为诱因。为预防中风,老年人要学会自我控制,保持心情喜乐。
  过度疲劳是指工作、生活、学习、家务过分繁忙劳累,用力过猛包括搬动重物、用力大便以及体育锻炼过量等,都会引起血压升高,成为中风的诱因。
  不少人在饱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后突然发生中风,这是因为它使血液中的脂肪一下子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上升。
 脑血管病急性发病时,应积极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如病情稳定后或急性发病时没有昏迷,就可进行康复治疗。先给瘫痪肢体各关节进行适量被动活动如屈伸、内收、外展,一天数次,并把瘫痪肢体放在功能位置即上肢伸直放在身体旁边,下肢伸直,足踝部位放置砂袋,不使足外翻,足尖不要被褥压迫造成足下垂而不利下以后的康复。当瘫痪肢体开始有少量自主动作时(多先见于下肢),应鼓励患者每天进行数次主动的功能锻炼,活动量逐渐增加,使肌力恢复较快,到一定时候可试行坐起,如无不适,可扶患者坐于床边,两足下垂,这样可锻炼脊柱肌肉和髋关节活动。若坐床边坐得很好,就可试行站立,开始时间短些,若能站立10分钟,就可练习走路。走路是很费力的,起初最好由两人搀扶,边走边指导患者行走姿势,走几步休息一下,行走时嘱患者抬头向前看,身体要保持直立,脚要抬起步子不要大。在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鞋子要稍宽大,最好是布底或胶底,以防滑倒。

  手部肌肉有屈伸活动时,应努力做握拳伸直活动,手指可行对掌活动,以利于以后握匙、持筷动作。

  康复治疗中,如医疗条件较好也可对瘫痪肝体进行理疗、按摩、推拿等,这更有利于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语言康复训练项目

  1、 松弛训练;2、 呼吸训练;3、 发音器官运动训练;4、 发音训练;5、 言语清晰度训练;6、 语言的节奏、重音、语调、停顿训练。

具体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卧位到坐位、再到站位、步行、应用步行训练,逐步进行。在给病人进行训练的同时还要预防中风的复发,康复运动如果过量有可能引起复发。如果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出现晕厥、头晕加重等情况,应该马上停止康复训练,平卧休息,做一些生命体征的检查,如量血压等,有情况要紧行紧急处理。
.脑血管病的预防根据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建议如下预防措施。

  (1)35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和化验,着重了解有无下列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血脂情况、是否肥胖,吸烟、酗酒习惯等也应引起重视。

    (2)有以上一项或多项异常者,应定期去看医生,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

    (3)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对于已确诊高血压病的病人[收缩压≥21千帕(160毫米汞柱)、舒张压≥12.6千帕(95毫米汞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不规则用药和血压的高低波动。

    (4)TIA是中风的危险信号,一旦出现TIA的表现,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5)生活有规律。病人应学会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过分的紧张和疲劳。劳累或紧张后要安排适当的休息。要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周围环境及发生的事物,避免过分的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并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等,以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

    (6)有吸烟、酗酒习惯的人,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病人,宜戒除烟、酒。

    (7)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肥胖病等。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是指人脑某一局部一时性的血液供应不足。其症状与脑内相应受累的供血区有关。因此,本病亦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者表现主要为发作性一侧上肢或半身的活动不灵、言语障碍、半身麻木等;后者以眩晕和耳呜最为常见,可伴有呕吐,亦可出现复视、吞咽困难、面部麻木等。症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常反复发作。

      该病的病因主要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TIA发作虽然是短暂性的可以恢复的脑血管病,但它的发作说明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损害已达到难以代偿的程度而影响了脑血液供应。若不及时治疗,病变将进一步发展,以致脑血管梗塞。所以TIA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如能在这个时期内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有可能推迟或防止持久性瘫痪的发生。

      2.脑血栓脑血栓也称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因主要为脑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炎。临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一两天内逐渐加重。颈内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偏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椎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症状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的表现基本相似,只是症状持续而且比较重。

3.脑栓塞在医学上,我们把人体血液循环中出现的并且随血液流动的异物,如心脏瓣膜上脱落的赘生物、凝血块、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的碎块、脂肪组织及气泡等称为栓子。当栓子堵塞脑血管,就会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与脑血栓相同的临床症状,这就是脑栓塞。与脑血栓相比,脑栓塞起病更快,立即出现脑的局部症状,而且以起病当时最为严重,甚至可以昏迷。

    脑梗塞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个诊断,它泛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管闭塞或堵塞后出现的缺血性中风的表现,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也就是说脑梗塞是脑血栓和脑栓塞的总称。

病的痊愈,身体的康复,不能仅仅依靠医护人员的治疗。偏瘫尤其如此!除了正确及时的治疗,偏瘫病人的护理决不能马虎!偏瘫患者需要更多的关爱!
  作为偏瘫患者的家属亲友,我们更应该关爱、体贴患者,多一些理解、关心、爱护和帮助,让患者生活在温馨、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树立康复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步入健康之路。太阳的光辉,终会穿透云层;春天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明天的希望,正在我们的爱心呵护下生根发芽。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1.小技巧帮瘫痪病人快康复
  因脑中风而瘫痪在家的患者在康复阶段,怎样刷牙洗脸、穿衣如厕、练习步行,甚至自己洗澡、上下公交车等,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阅读中国康复中心运动疗法科康复医师岳清岭给本报记者讲述的这些细致入微的小技巧,相信会对这些患者生活自理、恢复健康及减轻家人负担有很大帮助。
  如何用手杖练步行
  因瘫痪病人运动功能受限制,为了行走安全要借助手杖。选择手杖的长度应与病人股骨到地面的高度相等。健手拄杖时肘部曲30度,手杖触地点距离健脚外侧15厘米最合适。手杖步行的要点:健手持杖步行,先将患腿迈出,再迈健腿,根据患腿的支撑力,决定健腿迈出步伐大小。病人也可以靠健腿支撑,手杖与患腿一起迈出,再迈健腿。步行时要注意身体不要向手杖一侧倾斜,以免失控跌倒。
  如何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梯时,病人用健手把住楼梯扶手,将重心转移到患腿,健腿再迈上台阶。当病人将重心前移到前面的健腿上时,患腿再迈上台阶。下楼时,病人用健手把住楼梯扶手,身体重心转移到健腿上,先用患腿下楼,重心转移到患腿后,再迈健腿。
  如何用手杖上下楼梯
  上楼时,病人健手持杖拄在上一级台阶,重心向患腿转移,健腿迈上一级台阶,伸直健腿,患腿膝盖屈曲跟着迈上来。注意:骨盆不要上抬。下楼时,病人健手持杖放在下一级台阶,重心向健腿转移,患腿迈到下一级台阶上,重心向患腿转移,健腿再迈下台阶。注意:患腿不要内收。
  如何上下公交车
  与上下楼梯的方法一样。可以用木板做一扇带门框扶手的阶梯,门宽70厘米,第一阶梯高33.5厘米,第二阶梯高22厘米,与一般公交车的阶梯同比例,供病人室内练习。
  如何坐进小轿车
  病人身体健康的一侧,靠近敞开的车门,健手扶车门,以健腿为支撑身体的轴,转动身体,臀部对准座位,慢慢坐下,先进健腿,再提入患腿。
  怎样跨越障碍物
  病人从自己瘫痪的一侧跨越,用健手和手杖支撑身体,用患腿跨越障碍,健脚与手杖再跟进。
  怎样洗脸、洗手和刷牙
  用脸盆或洗手池盛水,健手拿毛巾洗脸,洗毕将毛巾套在水龙头上,拧干毛巾后擦脸。洗健手时,在水池上放一块木板,毛巾铺上面,涂上香皂,来回擦洗。如果患手有些功能,用患手执牙刷,健手挤牙膏,再用健手刷牙。如果患手功能丧失,可以将牙刷摆在水杯上涂牙膏,再用健手刷牙,或用电动牙刷。
  选择什么样的衣服好
  衣裤的面料最好是纯棉制品,透气舒适。衣服最好是前开襟,裤子用松紧带,不能用皮带。鞋最好是呢绒扣旅游鞋,鞋底为橡胶材料,防滑。病人不能穿拖鞋,因拖鞋不跟脚,容易摔倒。
  怎样穿脱衣服
  套头衫穿法:病人坐着,将衣服平铺双膝上,衣服正面朝下,衣襟靠近身体,领口在膝部。病人用健手抓住衣襟,患侧上肢先从袖口穿出,健侧上肢穿过袖口后,把两侧袖口拉到肘部以上,健手抓住衣服后身,颈部前屈,领口自头部穿过再用健手拉平衣服。如果病人患侧上肢功能较好,应该做双手配合动作,多利用患手,对其功能恢复有益。前开身衣服穿法:病人坐着,衣服平铺双膝,健手抓住衣领及肩部,患侧上肢先从袖口穿出,健手沿衣领把衣服从身体背后绕过去,健侧上肢从袖口穿过,健手把衣服整平,系纽扣或拉拉链。
  前开衫脱法:首先把患侧衣服的肩部褪到肘部以下,再从肩部脱下健侧衣服,最后从肘部脱下衣服。
  怎样自己洗澡
  浴室地面要使用防滑材料,病人洗澡的拖鞋要防滑。病人最好采用淋浴方式,方便安全。只要在喷头下放把椅子,病人就可坐下淋浴。家属为病人准备一把长柄软毛刷子,以便病人利用健手持刷,清洗自己背部、腿部。洗毕,健手可将浴巾套在水笼头上绞干,擦身。
  怎样自己上厕所
  病人驱动轮椅直奔坐便器,拉住手刹,健手把住轮椅扶手,以健侧下肢为中心旋转身体,坐在便器上。立位平衡差的病人,需要家属辅助穿脱裤子。
  由于病人存在肢体运动障碍,运动功能差,他们做以下动作时容易摔倒:从坐位上站起来时,从床向轮椅转移时,从轮椅向床、坐便器转移时,步行中精神过度紧张、绊脚、摇晃时,过障碍物、迈沟、上下楼梯和下坡时,洗澡、穿脱下身衣服时。预防方法是,让病人确认这些动作的安全性,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指导,及时改进动作的技巧。特别要强调的是:病人需要家属辅助时,家属要站在病人瘫痪一侧。病人和家属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心理上要有所准备。
  如果家里病人伴有痴呆、记忆障碍、失认等脑功能障碍,这些病人外出时最好有家里人陪伴。为防止病人走失,可以在病人衣服口袋里放一张随身卡片,写明姓名、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一旦病人走失,有关方面可以及时与其家人联系。.家庭护理与自主康复

   我国现有600万脑卒中患者,约450万患者已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主能力和劳动能力,他们中绝大部分呆在家里,由于家属缺乏护理经验和康复知识,以至他们难以康复。为此,我们谈谈家庭如何对偏瘫病人护理以及病人自主康复等问题。
  护理
  康复治疗前注意心理沟通
  偏瘫研究治疗中心的张丽萍教授认为,脑卒中病人急诊抢救过后,要马上转入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脑血栓后遗症。康复治疗是挽救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70%是依靠康复治疗,从桑兰到刘海若的康复都证明了这一点。一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抢救期后的3个月内,进入康复治疗期,效果是最好的,可以避免病人功能的丧失和致残,有的甚至可以恢复工作。如果病人家属掌握了康复训练的一些知识和护理技巧,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
  张教授说,一般病人发病前是家里的顶梁柱,发病后一下子成为家里的负担,成了“废人”。这种角色的转换,势必造成病人巨大的心理落差:自己以往在家里处于支配地位,现在忽然成了被别人照顾的对象,成了家庭的负担。这两种角色互换后怎么办?很复杂,需要时间的磨合。病人家属要了解病人的这种心态,才能对病人出现异常的情况有所觉察,病人一般情绪很悲观、易怒,对什么都看不顺眼,对什么都挑剔。你了解病人的这一心理,就能容忍、接受他行为的异常。看护这种病人非常熬人,没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是难以承受照料的义务和责任的。与病人的心理沟通并不全是心理医生的事,每个接触病人的家属都应该知道病人的心态。真正能与病人沟通的还是家属,他们与病人生活时间长,最了解病人。
  家属对病人切忌过度呵护
  张教授特别指出,家庭护理容易对病人过度呵护,
  处处照顾病人,这点是最不可取的。2001年,张教授去深圳看一个病人,是个大公司老板,家里雇了6个保姆伺候他,连上厕所都要别人给他擦屁股。他才50来岁,病了半年,由于缺乏自主康复意愿,康复效果很差,其肢体基本没有功能。这位病人连一点主动性都没有,对恢复非常不利。张教授又举了个例子:1998年,某报社一位主任发病,经医院抢救过来,转入该中心。当时他完全瘫痪在床,中心医生对他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康复治疗:上下肢功能训练、认知训练(颜色识别、加减乘除运算、近似物体的识别:鸭梨和鸡蛋),恢复了功能。以后,他自己每天坚持从4楼病房下到1楼,从1楼爬到4楼,上下往返数趟,锻炼自己的脚和步态,后来走得非常好。他出院后上班,单位在东单,家在工人体育场附近,他上班坐班车,下班步行回家,坚持了一年多,现在康复得很好。
  张教授说,家属过度照顾病人,与我们的传统习惯有关系,老人病了,做儿女的要尽心尽力地照顾。病人也有这种意识“我病成这样了,你们也不来照顾我!”我们的家属照顾病人就像捧在手里的一块豆腐,不知怎么好。病人一回到家里,家属就特别紧张,全乱套了,找按摩师、找针灸大夫等等,自己想的招儿全试一遍,结果事倍功半。这对病人康复不利,应该学习一点家庭护理的康复知识,就能事半功倍。
  康复
  康复技法两步走
  “起坐”四步奏———病人康复第一步
  1.训练病人坐起时:病人发病后早期,初次起坐或长期卧床后试着坐起时,为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要采用逐步增加起坐的角度。利用枕头或靠垫,垫在病人后腰,约呈15度角;病人坐起5到10分钟,要休息3、5分钟。然后再增加10到15度,延长坐位时间5到10分钟。力争两到三天的训练,使病人床上坐姿达到90度,并保持30分钟,再开始练习独立坐位或转移动作。如果病人起坐过程中,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应马上恢复平卧,再调小坐起角度,逐渐增加病人身体的耐受力,要注意检查病人训练前后的血压和脉搏变化。
  2.病人达到90度辅助坐起时:让他不要再依靠床头和靠垫,独立保持坐姿。他可以先用手拉住床档保持平衡,逐渐达到不用借助床档而独自坐位。
  3.辅助病人从瘫痪患一侧坐起时:首先将病人移动到床边,瘫痪患一侧靠近床沿,患膝屈曲,小腿垂在床边。让病人用健康一侧的手掌支撑起自己上身到床边上坐,家属辅助病人将躯干抬起,练习坐姿,恢复心脏功能。
  4.病人自主从瘫痪患一侧坐起时:让病人移动到床边,健腿插入患腿下将患腿移到床外,使患腿膝部呈屈曲状态,然后抬头向患侧旋转身体,健康的手在患侧撑着床坐起,同时摆动健腿下床,为后面移乘轮椅做准备。
  张教授说,上述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病人病情稳定了,要及早翻身起坐,可防止褥疮和恢复心肺功能。当然,病人开始一坐起来,肯定有头晕现象,也要让病人慢慢适应。这是病人自理康复训练的第一步,很重要。
  “移乘换位”
  ———病人康复自理的关键
  第二步“移乘换位”是训练病人能自主起床,移动到轮椅,掌握“移乘换位”技术,可以利用轮椅进厨房和上厕所蹲马桶等,病人经过训练基本都能做到。
  1.从床上移动到轮椅:轮椅放在病人身体健康的一侧,轮椅与床呈45度角,刹住车闸。病人坐在床边,两脚着地。家属辅助时与病人面对面,用膝盖顶住病人瘫痪患一侧下肢膝盖(固定病人身体),病人健康的手搂住家属的脖子或肩膀。家属要把住病人的腰部或背部,使病人身体向前倾斜,将重心移到脚上,这时病人臀部可以离开床面,以健脚为轴,旋转身体,臀部对准椅面坐下。家属要整理好病人坐姿。
  2.从轮椅转移到床上:病人从身体健康的一侧接近床边,轮椅与床呈30度角,刹住车闸。病人身体向前移动,移开脚踏板,家属将一只脚插入病人两腿之间,用手扶住病人腰背部,让他站立起来,以健腿为轴,半转动身体,坐到床沿。家属再用单手插入病人膝下,另一手托住病人脖子,让他躺下。
  家属辅助:让患者主动、独立
  张教授说,家属要逐渐减少对病人辅助的力量,让病人尽早自己完成动作。另外,还要根据病人瘫痪一侧患肢的运动水平,要求病人尽量利用患侧做移动,避免病人因为患侧不便,忽视患侧的运动。一般病人日常生活中老是不爱用患侧,以至其功能恢复得慢、差,不利于患侧功能的恢复。脑血管病人早期需要借助家属辅助完成移动动作,随后家属要要求病人自主性地完成动作,从一个方向移动到另一个方向。病人只要能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就能给家庭减轻了很大的负担,病人以后的康复也就容易操作了。
  张教授还强调,家属在对病人提供帮助过程中,要认识到,一定要让病人参加到完成的动作中,让病人从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完成运动。对早期的病人及重症患者,可以在被动帮助运动的过程中,不断予以口头命令,逐渐让病人了解掌握运动要领,达到主动运动的目的。家属在辅助时,对病人的运动量、部位,要及时调整。随着病人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辅助量,调整相应辅助部位,尽可能让病人尽早独立、主动完成。家属给予病人过多的帮助,不利于病人的功能恢复。家属辅助病人完成运动时,还要注意速度,对重症患者要均匀缓慢地完成,辅助时动作太快不利用病人学习动作。家属辅助时要让病人有安全感,病人才能主动配合。

3.偏瘫康复治疗的内容有哪些?
  偏瘫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许多偏瘫患者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偏瘫患者康复内容有:
(1)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
(2)作业疗法:包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3)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
(4)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5)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6)娱乐康复工程: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免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4. 偏瘫病人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只有适当地锻炼才有好的效果。因此,偏瘫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持之以恒。每日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宜。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不能超过26.6/16千帕);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已经过大,要适当减少。
⑸ 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⑹ 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⑺ 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⑻ 装配假肢及矫形器。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对某些肢体畸型、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型器,可以预防畸形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对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⑼ 在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要学习使用辅助装置及简单工具。
⑽ 要按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原则进行锻炼。运动量开始要小,病后数周再开始功能训练。可适当配合针疗、气功、按摩、理疗等,促进功能恢复5. 如何进行心理的康复、心理康复与偏瘫后的功能恢复?
  中风偏瘫发生后,病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以下几点:担心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担心自己将来的生活要别人照顾,成为一个“废人”;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不能负担家庭等等。
  心理康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首先,医护人员及家人对病人要热情。照料其生活起居,关心其病痛,不能流露出丝毫不耐烦的情绪,伤害病人的感情;可介绍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实例,树立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要帮助病人赶走死亡的恐惧,向病人介绍病情的发展及需注意的问题,如脑出血病人常担心血还未止住,这时可向病人解释: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已经稳定,等血块吸收后,病情还会好转,目前主要是防止再出血,要安心休息,不要用力咳嗽和排便,避免情绪激动等;在帮助肢体康复的过程中,对每一点进步,都要加以鼓励,以形成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5. 如何进行心理的康复、心理康复与偏瘫后的功能恢复?
6. 语言障碍如何康复?
   语言康复也应尽早开始,在病人意识清醒、病情平稳后就可进行。由于病人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病痛,往往容易急躁。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细心观察病情,主动了解病人的需要,如大小便、吃饭、喝水等等,不能对病人的发音有丝毫的嘲笑态度。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性失语能理解别人的话语,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较为多见。对它的康复锻炼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喝”、“吃”、“渴”等单音字到“不行”、“喝水”、“吃饭”等单词,会说的词汇多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病人接下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熟练后再训练复杂的句子,然后可让病人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方法可灵活多变,如看图说话、复述句子、指物说字、指字说字等等。
  若病人为感觉性失语,病人有说话能力,但不能理解别人的话意,可以在训练中反复使语言与视觉结合,如给病人盛好饭,告诉他“吃饭”;反复将手势与语言结合,如让病人“洗脸”,并用手做洗脸的动作,慢慢地病人就会把语言与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
  若病人为命名性失语,即看到实物而叫不出名字,可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给他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训练应从易到难,从常见的物品如“杯子”、“钥匙”、“笔”、“碗”等开始,到较少见的物品;同时还要注意反复强化已掌握的词汇。
  对失语病人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因其领会慢而冷落;要不断与他说话,鼓励他自己多练习说话。7. 按摩对偏瘫患者的康复有作用吗?
  实践证明,按摩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按摩可以使受作用的部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调节身体功能,使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营养局部皮肤和肌肉,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解除肢体的挛缩、畸形及肌肉的痉挛。
  按摩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丰富,皮肤温度升高;能促进汗腺的分泌,增加皮肤的弹性;能提高白细胞总数,增强吞噬功能,提高血清补体效价,所以经常按摩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按摩还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在瘫痪的肢体上按摩,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一般来说,轻柔缓慢而有节律的手法,对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镇静作用;急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偏瘫患者出现关节僵硬、行动迟钝是最常见的体征,通过推拿按摩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改善关节部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使关节功能逐步得到恢复。
  如今,按摩已成为我国独特康复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多8. 怎样对偏瘫患者进行家庭按摩?
  由于中风偏瘫患者瘫肢运动不灵,自我按摩往往比较困难,此时家庭成员应给予按摩治疗,以预防肢体畸形和挛缩,促进瘫肢功能恢复。


⑴ 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每穴按摩1分钟,手法适中。
⑵ 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然后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用右手捋患者的手指,每次5分钟。
⑶ 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
⑷ 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按揉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背腰部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群,轻抚几次。每次5分钟。
⑸ 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的背面,按摩风池、肩井穴,再按揉背部,并轻抚几次,这一套动作进行5分钟。
  另外,病人也可以取侧卧位,患侧向上,按揉肩、肘、髋、膝等关节。按摩时手法须刚柔兼施,切忌动作粗暴。9. 偏瘫患者应采取怎样的卧床姿势?
  中风偏瘫病人病情稳定后,就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2-3小时翻一次身,这样就可以避免体重对局部压迫时间过长导致褥疮发生。中风偏瘫病人卧床姿势主要采取以下三种:
(1)仰卧。仰卧是急性期病人最常采用的体位,但又是最容易引起痉挛的体位。因为这种体位容易使手臂回缩或向后下方内旋,髋与膝部完全伸展,大腿外旋,会产生最大的伸肌痉挛。故仰卧位时间应短,或仅作为体位变换时的过渡体位。
  如果必须采取仰卧位,则患侧肩部要用合适的枕头垫起来,使肩部略向前伸;要把患侧上肢放在体旁的枕头上,使肘关节与腕关节伸展,使患侧上肢稍稍抬高;髋部要放一个合适的枕头,以防止骨盆向后倾斜,防止两腿外旋;为避免下肢伸肌痉挛,可用一软枕置于患侧膝下,使膝关节略屈曲;同时应避免被子压在脚背上,而造成足下垂。
(2)健侧卧位。健侧卧位对患侧肢体有益。保持健侧卧位时,要将一枕头放在病人胸前,并使患肩向前,患侧上肢放在枕头上,肘伸展,手的掌面对着床。患腿下也要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和踝放在一自然位置上,健侧下肢呈伸髋、微屈膝位平放在床上。头要舒适地枕在合适的枕头上。其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颈反射,从而有利于患侧的康复。
(3)患侧卧位。患侧卧位时,头部要枕在枕头上,使颈部微屈而不要伸展,肩部要尽量前伸,肘腕伸直,手掌面朝上;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下面放一枕头,呈屈髋屈膝位,而患侧下肢保持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这种体位可以使患侧整个伸长,对于痉挛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偏瘫患者的体位需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枕头”做辅助。理想的枕头应稍大,用羽绒或类似物填充,质地柔软,形状与所支持身体的部位相适应。

变换体位时应注意:
(1)对有频繁呕吐、深昏迷、去大脑强直状态、双侧肢体软瘫、呼吸紊乱、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应与医生商量后决定如何变换体位。
(2)如发现有浮肿,应将患侧肢体抬高并注意保暖;经常用温水洗脚,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但要注意水不能太热,以免烫伤。

10. 偏瘫患者怎样练习翻身动作?
  翻身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性,是重要的治疗性动作。转换体位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被动翻身,并向病人交待要领,使其增加感觉,再逐渐过渡到主动翻身。
  被动翻身要注意:翻身前要求病人用健腿勾住患腿,以协助翻身,并按要求在健腿帮助下把患腿摆正;翻身训练可在病床进行,有条件时也可在地板上进行,使病人解除掉下来的恐惧感;无论向健侧还是向患侧翻身,都应注意教患者将患侧肩髋放在不引起痉挛的体位;病人经被动翻身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翻身技巧,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后,应逐渐减少对患者的帮助,使患者过渡到主动翻身。
主动翻身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①病人两手十指交叉相握,掌心相对放在中线位置,然后伸肘,两手上举过肩,使患肩在翻过身后能维持在正确的位置上。②两膝弯曲,两脚平放在床上。③若向患侧翻身时,患膝可不用弯曲。这样翻过来后髋关节是伸直内旋位;可防止将来行走时髋伸不直。④若向健侧翻身时,患膝要放在健膝上面。如病人自己不能做时,可给予帮助,这样翻过来后可使患侧处于正确位置。⑤把头转向要翻的一边,用手引导躯干旋转,随后腿再跟上

第二种方法:
翻向健侧:①病人用健手将患肢放在胸前。②健脚插到患腿下面,把患腿放在健侧小腿上。③在转颈及肩的同时,用健脚向患侧用力蹬床,身体跟着转过来。
翻向患侧:①将患臂挪向身体外侧,拇指指向床头。并使健腿膝部立起。②抬头、颈前屈、转上半身。同时将健脚稍向外挪,然后向外侧蹬床,身子随着转过来。
  如果患者做以上两种主动翻身活动有困难,可选做主动辅助运动。即在床的两边各固定一条带子,用手拉着协助进行翻身训练,后逐渐放开,以适应主动翻身。

11. 偏瘫患者坐位时应注意什么?
  许多病人病情稳定后常自己主动要求坐起来。在坐起前,病人应先做些适应性训练,即先被动地逐渐抬高头部和上身,以防一下坐起来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偏瘫患者坐位时应使髋关节屈曲接近90°,脊柱宜伸展。可在背后放置叠起来的被褥、枕头等,使躯干保持直立;在病人未获得坐位平衡之前,不能撤掉靠背;在病人两侧最好放些保持性物品以防病人歪倒;如果有伸膝疼痛症状,可在膝下加垫,使膝略弯曲以减轻疼痛

12.偏瘫患者怎样练习从坐位转到站立位?
  当偏瘫患者能保持坐位平衡后,髋关节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身体其它条件允许,便可进行站起训练。
  在站起训练之前可先进行足跟踏地活动,这可作为下肢肌张力及感觉低下患者的立位准备动作和下肢负重的准备动作。足跟踏地活动时,助者用一只手保持患足和足趾的背屈,将另一只手放在患膝上;先把患足从地面举起,然后向下按压膝部,使足跟触及地面;这时踝部完全处于背屈状态,不能让跖趾关节底部触及地面,如此反复。
(1)扶持站立:扶持站立对于一般病人来说不太难,只要身体条件尚好,没有活动禁忌,很容易做到。由助者扶持训练完成后,病人可自己扶着床栏、门、椅子等练习站起。
(2)主动站起:站起练习时,患者双足平踏地面,足跟不能离地,患足要与健足平行或稍后一些,否则影响患足负重;双手十字交叉相握前举,肘关节伸直,躯干前倾,抬头、颈,脊柱伸展,髋关节自然弯曲,膝关节前移并弯曲;头部超越双足,伸展髋、膝关节后站起。
  站起练习开始时坐位可以高一些,随着患者的进步逐渐降低坐位高度,坐位越低,站起来越困难,下肢在屈曲状态下的负重就越大。站起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患者,开始时可适当扶持一下,直到患者能自己完成动作。要特别注意患侧腿突然不能支撑而向患侧倾倒。站起时伸膝和伸髋宜缓慢进行,站立时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屈膝和踝关节背屈,避免膝关节背伸。
 
 
由于腔隙性脑梗塞早期临床症状轻,患者自己往往不重视。然而,如果脑内逐渐出现广泛多灶性腔隙梗塞,使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会形成广泛性的小的软化灶,导致智能减退。病情继续加重,呈阶梯式进展,便会发展为智能衰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因脑血管性病变造成的继发性痴呆。所以,一旦出现腔隙性脑梗塞症状或已确诊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预防脑血管病性痴呆的发生2.怎样防治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发生的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已知患有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此三者是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脑动脉硬化,首先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高血压能加速脑动脉硬化。因此患有高血压病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使其保持稳定;注意避免精神的高度紧张,以及过度疲劳和过分的精神刺激等。
  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降低血脂。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两种。常用药物有烟酸肌醇酯、消胆胺、安妥明、月见草油、鱼油降脂丸脉康、心脉宁、β-谷固醇等。但这些药物的降脂作用难以估价,且具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应用。因此,目前降血脂以饮食调节为主。具体措施有多食素食、多食低胆固醇食物等。
  糖尿病患者应有效地控制血糖,方法包括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病人还应掌握尿糖测定技术,以便随时了解自己的糖尿病是否得到了控制。
  此外,控制体重及饮食的热量摄入、适当的身体锻炼和科学的用脑,也可以延缓脑动脉硬化的进程2.怎样防治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发生的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已知患有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此三者是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脑动脉硬化,首先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高血压能加速脑动脉硬化。因此患有高血压病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使其保持稳定;注意避免精神的高度紧张,以及过度疲劳和过分的精神刺激等。
  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降低血脂。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两种。常用药物有烟酸肌醇酯、消胆胺、安妥明、月见草油、鱼油降脂丸脉康、心脉宁、β-谷固醇等。但这些药物的降脂作用难以估价,且具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应用。因此,目前降血脂以饮食调节为主。具体措施有多食素食、多食低胆固醇食物等。
  糖尿病患者应有效地控制血糖,方法包括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病人还应掌握尿糖测定技术,以便随时了解自己的糖尿病是否得到了控制。
  此外,控制体重及饮食的热量摄入、适当的身体锻炼和科学的用脑,也可以延缓脑动脉硬化的进程2.怎样防治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发生的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已知患有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此三者是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脑动脉硬化,首先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高血压能加速脑动脉硬化。因此患有高血压病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使其保持稳定;注意避免精神的高度紧张,以及过度疲劳和过分的精神刺激等。
  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降低血脂。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两种。常用药物有烟酸肌醇酯、消胆胺、安妥明、月见草油、鱼油降脂丸脉康、心脉宁、β-谷固醇等。但这些药物的降脂作用难以估价,且具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应用。因此,目前降血脂以饮食调节为主。具体措施有多食素食、多食低胆固醇食物等。
  糖尿病患者应有效地控制血糖,方法包括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病人还应掌握尿糖测定技术,以便随时了解自己的糖尿病是否得到了控制。
  此外,控制体重及饮食的热量摄入、适当的身体锻炼和科学的用脑,也可以延缓脑动脉硬化的进程1.发现突然中风偏瘫的病人该怎么办?
  中风偏瘫的发作,疾如风雨,迅如闪电。发病者不分场合,或起于居室之中,或发在工作场所,甚至在街头、郊外、市集、途中,皆可突然起病。如果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遇到中风偏瘫病人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一些简单的处理措施。如发现病人病情严重,或迅速进入昏迷,病情来势凶险时,脑出血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可先将病人平抬至床上,头部垫一低枕,并将头侧向一边;取下假牙,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防止窒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有抽搐,可将小毛巾垫于口中,防止舌被咬伤;千万不要企图唤醒病人而摇动其身体和头部。同时,要及时联系救护车辆将病人送往医院。
  在护送前要请急救站或当地医生检查一下病人,测量血压、观察瞳孔、呼吸或脉搏。如果病人危重应做临时处理,血压升高者应给降压药物,瞳孔散大或呼吸困难常提示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应该立刻给以脱水剂治疗。
  在运送病人到医院的途中,要保护好病人。应把病人平托起来使其在车上躺平;如无急救车,可用平板三轮车护送病人;沿途要有专门人员保护病人的头部,避免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头的位置要偏向一侧,便于呕吐物从口腔中流出,以免误入气管内发生窒息;发生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如病人神志尚清楚,要多给以劝说和安慰,以免其精神过分紧张而使病情加重。
送病人入院应避免长途运送,尽量就近就地治疗。由于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医院都有救治的条件。送就近医院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也能减少路途中的摇晃和颠簸。长途运送有时是非常危险的,可导致病情的骤然恶化,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2. 怎样护理中风偏瘫急性期的病人?
  中风偏瘫病人的急性期护理对疾病的抢救成功非常关键,特叙述如下:
⑴ 安静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中风偏瘫病人,特别是脑出血病人,要尽量减少探视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搬动。烦躁不安的病人要选择安静避光的房间,以减少刺激;必要时加上床档防止坠地碰伤。
(2)及时吸氧:中风偏瘫病人都有脑缺氧,临床上常常采用鼻管给氧,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鼻腔是否通畅,以及鼻腔的清洁卫生。
(3)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如意识、呼吸、瞳孔和血压、脉搏、体温等。
(4)注意饮食和营养:一般发病的l~3日不应进食,因为刚发病的病人可有昏迷、呕吐等,勉强进食可能会导致食物吸入肺内造成感染,但必须有适量的静脉补液。3日以后仍不能进食者,要通过鼻饲保证营养的供应。
(5)定时变换体位,防止褥疮;保持功能体位,防止瘫痪肢体畸形。
(6)保持口腔卫生:要帮助病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病从口入。
(7)大小便护理:中风病人常有排便困难,可让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用缓和的泻药、按摩腹部等使之定时排便。对于尿失禁的病人,可以训练其按时排尿,建立条件反射;对于尿潴留病人,若腹部热敷或针灸无效,可以保留导尿,但要尽量缩短导尿时间,并预防尿路感染。3. 怎样护理中风偏瘫昏迷的病人?
  对于中风偏瘫昏迷的病人,护理专业人员主要是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向医生汇报,给予适当处理,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使病人早日苏醒。同时,应指导病人的家属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护理工作:
  眼的护理:中风偏瘫昏迷者的眼睛经常闭合不拢,瞬眼反射消失,失去对眼球的生理保护作用。这样一来,一则容易使异物落入而损伤角膜;二则容易在改变体位时因枕头或被子碰伤角膜,而导致角膜炎、角膜溃疡和结膜炎;三则因眼睛可发生角膜干燥。因此要特别注意眼睛的护理。
对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可用1% 硼酸或生理盐水洗眼1次,然后用0.25%或0.5%金霉素眼药水滴眼,并涂上金霉素眼药膏或硼酸软膏,再用纱布遮盖或带眼罩保护角膜,以此来预防眼疾的发生和发展;对眼睑闭合较好者,每日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或0.5%金霉素眼药水3~4次。
  口腔护理:如有假牙,应取出假牙;常清除口腔分泌物,分泌物较深应用吸引器吸出;保持呼吸道畅通;每日用浸泡过生理盐水的棉球或棉签做口腔护理,如有溃疡可涂以甲紫等。
皮肤护理:可按预防褥疮的方法护理。
  此外,应让病人取侧卧位,不要仰卧,这样可以避免分泌物、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1个月4. 怎样预防和护理褥疮?
  中风病人常有肢体瘫痪,不能自己翻身改变体位,身体局部受到压迫,加上瘫痪肢体的皮肤营养功能下降,最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又叫压迫性溃疡,早期可见皮肤局部出现红肿和水泡,以后变成紫红色并开始破溃,破溃初期疮面鲜红有渗出液,然后疮面加深,颜色变暗发黑。好发于胸背、臀部、髋关节、足跟和外踝等受体重压迫处。对于褥疮,预防最为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时1次。
(2)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气圈、海绵垫等。
(3)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呕吐物时,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病人直接睡在橡胶垫上。
(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被褥湿了要随时更换。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贪图方便将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觉障碍的病人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5)饮食中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增加病人皮肤的抵抗力。
(6)对于已发生的褥疮,要保持创面干燥,涂用消炎生肌的药膏,并采用物理疗法等。
  总之,做好褥疮的预防工作,就是要做到勤翻身,翻身时注意检查皮肤、衣服、被单是否平整干燥;受压皮肤发红时,要用手掌揉擦,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5. 怎样护理瘫痪的肢体?
  因中风引起的瘫痪,大多数是偏瘫、或单肢瘫、以及两次发作累及双侧肢体瘫痪。病人常伴语言障碍,因球麻痹常有呛咳,或某种程度的智力下降。对病人须加强护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心理护理:重视病人的思想工作。瘫痪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家属须鼓励病人乐观豁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为此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肘关节应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了防止足下垂,应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侧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撑物。
(3)加强瘫痪肢体的活动: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等,可防肢体挛缩、畸形。
(4)预防并发症:因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在翻身时应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要有足够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在早饭前给1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仍然不能排便时,应予灌肠。有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
(5)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瘫痪有好转时,患者要积极主动地锻炼日常生活技能;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脱穿衣服、洗脸、吃饭等6.怎样帮助偏瘫病人树立自信?
  神志清醒、思维无障碍的偏瘫病人,常因活动能力的丧失或减退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心忡忡。这种消极心理不利于病人的治疗、睡眠和食欲。要帮助病人摆脱悲观情绪,医务人员、病人亲属、社会服务机构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1)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进行康复医疗。要将康复医疗贯彻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努力减轻残疾的程度,避免并发症。大量资料证明适时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指导等,对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纠正消极心理等具有明显作用。
(2)进行周密的生活护理,创造温暖的感情氛围。在众多人关心的环境中,患者容易摆脱孤独和寂寞,得到精神的安危和生活的帮助,弥补因残疾带来的不便,建立生活的自信。特别是中风进展阶段的患者,往往灰心丧气,此时更需要较多的生活帮助。未婚的偏瘫病人,面对婚姻和就来,不可避免地产生沮丧和自暴自弃的情绪,为此需要医护人员的同情和周密的照顾,需要亲属不厌其烦的安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既正视现实,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3)随着病情的稳定或情绪的好转,要逐渐使病人理智地对待残疾,鼓励其实现自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早期投入康复医疗训练,克服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挛缩和僵硬,最大限度地减低残疾的程度。组织文娱活动,提高生活乐趣,使瘫痪病人在一起相互启发,增加参与集体活动和回归社会的意识,消除自卑心理7.怎样调整偏瘫病人的被褥和衣着?
  偏瘫病人最好睡带有护栏的病床,可以防止跌落,也有利于以后的康复锻炼。可以在木板床上铺厚软的褥子,有条件的可以用气垫床。大小便失禁时可以在被单下垫一块橡胶垫,被单上垫一张纸尿布,以便及时更换,保持干燥。
  偏瘫病人穿的衣服应肥大柔软,穿脱方便,最好是用拉链或尼龙搭扣的,以便于更换。更换衣服时,健侧上肢先换,一侧脱下后马上穿上替换的衣服,以免着凉;更换患侧时,要保护好肩关节,防止脱臼;气温低时要提高室温,盖轻而保暖的被子,不要放置热水袋,以免病人因感觉障碍而烫伤;夏季气温高时,上身不穿睡衣更方便,盖上厚的毛巾被即可,但要注意肩部着凉。

8. 偏瘫康复病人在家出现哪些情况要送医院?
  脑血管病不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且复发率也高。有相当一部分中风偏瘫病人发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中风偏瘫。因此,在家康复的中风偏瘫病人就有可能再次中风偏瘫。通常第二次中风偏瘫比第一次中风偏瘫病情严重,死亡率也比第一次高得多,因此及时送医院,及时得到救治十分必要。
  在家康复病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则可能再次发生中风:瘫痪肢体无力加重;偏身出现麻木,或者另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无力;讲话不清楚或者口吃;喝水呛咳、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眩晕发作伴呕吐;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癫痫发作。此时,必须立即送医院。
  此外,中风病人有发热、咳嗽咳痰,或者腹痛腹泻,或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说明患者有其它内科方面的疾病,也应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风、偏瘫的发生,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中医所说的内伤积损,西医所讲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均易导致该病发生。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对于有中风、偏瘫隐患的中老年朋友,预防须从现在开始!
  那么,中风、偏瘫可以预防吗?如何掌握和运用好该病的防治调养方法?这里将给您一个系统科学的回答。1.中风、偏瘫可以预防吗?
  中风、偏瘫是完全能够预防的。只要饮食合理,注意控制血压,多参加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加强对相关疾病的防治,可以将中风、偏瘫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近来中风、偏瘫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的事实也充分说明预防的效果。
尽管我们目前还不能全面说出死亡率下降的所有原因,但毫无疑问中风、偏瘫病人死亡率下降与近来重视中风、偏瘫的预防有关。人们已越来越懂得如何去减少或消除中风、偏瘫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防止肥胖,减少胆固醇食物的摄取,以及禁止抽烟等。控制和去除危险因素肯定能够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2.一个人得了中风以后就不会再发生中风偏瘫了吗?
  这是不对的,得过一次中风偏瘫的病人再发生第二次中风偏瘫的机会很大。对于脑梗塞来说,如果得病之后不注意预防,那么50年内发生第二次脑血管病的机会是1/3。但是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通过服药和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防止中风、偏瘫的再次发生。3.定期输一些疏通血管的药物就不会发生中风、偏瘫了吗?
笔者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要求定期输一些疏通血管的药物,如丹参、维脑路通等,认为这样可以高枕无忧地预防脑血管病。事实上这是片面的。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很多,预防要依靠综合方法,单靠一二种药物不能预防中风、偏瘫的发生。当然,长期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4.中风偏瘫先兆常有哪些表现?
中风偏瘫的先兆征象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以下12种:
⑴头晕,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
⑵头痛,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⑶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⑷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时发时停;
⑸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⑹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
⑺精神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个性的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⑻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的昏昏欲睡;
⑼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
⑽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耳鸣;
⑾一侧或某一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
⑿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鼻出血。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上面这些先兆征象并无特异性,即还有很多其它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给予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千万不能大意。5.样预防中风偏瘫?
  首先要了解哪些人是属于中风偏瘫易患者。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又具备某些中风偏瘫易患因素者,应定期检查身体,并积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防治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并长期观察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中风偏瘫另一关键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给予系统治疗,以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重视中风偏瘫的先兆征象,当发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思睡、性格反常时,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6.锻炼对预防偏瘫有何益处?
  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有助于偏瘫。
(1)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2)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脑的血流量。
(3) 体育锻炼能够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从而可以减少血栓形成。
(4)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长期锻炼能降低体重,防止肥胖。
因此,体育锻炼是预防偏瘫的一项重要措施7. 茶叶能预防偏瘫吗?
  茶叶含有400余种化学成分。茶叶中的茶多酚有收敛、凝固细菌蛋白质的作用,故有杀菌消炎之效;还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弹性和微血管壁的渗透能力,故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从茶叶中提取出的茶色素,对防治老年人动脉硬化相当有效,口服有效率达80%以上;茶叶中的茶素还能刺激神经,兴奋精神,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茶叶中的茶碱可以帮助溶解脂肪,有解腻减肥之效。所以饮茶对肉食较多、运动较少的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虽然,饮茶对中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若饮之不当,也会产生危害。因此,要注意合理饮茶。
在饮茶时要注意:①不要在饭后马上饮茶;②饮茶宜淡,不宜浓;特别是便秘和溃疡患者,更不要饮浓茶;③不要喝隔夜茶; ④ 不用茶水送服药物; ⑤ 不用高温沸水泡茶。8.如何预防脑栓塞再次发病?
  我们已经知道,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心脏和大动脉的栓子。心脏和大动脉的原发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冠心病、心肌梗塞、风心病瓣膜损害、心肌病、心内膜纤维变性、先心病等,都是难以根治的。随着病程进展,心衰和心律失常不断发生,致使附壁血栓不断生成和脱落,因而可不断引起脑栓塞的发生。
要想预防脑栓塞的再发,首先必须针对原发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控制动脉硬化的进展,低脂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服用降脂药物,积极治疗心脏病,纠正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其次,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可能消除潜在的血栓。长期小剂量的抗凝治疗,可降低血小板粘合及聚集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并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可防止血栓的形成,预防脑栓塞再发。但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禁用抗凝疗法。小剂量抗凝以阿斯匹林和香豆素类口服为宜,其使用安全、有效。抗凝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出血倾向。9.怎样预防脑出血的复发?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过度兴奋、激动、便秘、酗酒是脑出血的常见诱因。因此,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和诱因,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防治,对预防脑出血的再发生、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是:
(1)坚持服用降血压药,使血压稳定在安全理想水平。一般收缩压应控制在20千帕(150毫米汞柱)以下。
(2)少食含胆固醇的食物,食量适度。可少量饮酒,忌烟,防止过胖。
(3)生活规律化,心胸要宽阔,防止情绪激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4)当有血压升高,高血压脑病或有出血倾向时,均应及时积极治疗,以免导致脑出血。
(5)力争避免严重的咳嗽,防止大便秘结,节制性交活动。
(6)锻炼瘫痪肢体不可过急过早,更不能过于剧烈和粗暴。10.为什么说定期体格检查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
  有很多发生中风的病人,家属往往觉得很惊讶,因为病人平时从来不看病不吃药,一直以为他(她)身体很健康,没想到却一下子中风了。其实,身体健康只是病人和家属的一种错觉。中风的病人往往存在中风的危险因素而不自知。这些人如果能早期发现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中风是可以预防的。所以,对年龄40岁以的人群,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中风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中风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11.怎样预防中风复发?
预防中风复发须从几个方面着手:
(1)病人和家属要掌握一些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以便在日常生活当中加以注意;了解一些有关药物的用法、作用和副作用;学习中风后遗症的护理和康复方法等等。
(2)减轻焦虑,加强康复锻炼。
(3)定期检查身体,控制好中风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4)坚持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和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4.脑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男性稍多。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病情达到高峰。约半数曾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是由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个系统供血的,随受累的血管、病变的程度以及脑循环代偿功能状况不同,其症状和体征也有所不同。这里只谈几个大动脉血栓时的表现。
(1)颈内动脉血栓:主要为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如系主侧半球(右利病人左侧为主侧半球)病变,常伴失语。病人两眼常向病灶侧凝视,可有精神异常和单眼失明。严重者可使整个大脑半球缺血,造成更严重症状,如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甚至昏迷和脑疝形成等。
(2)大脑中动脉脑血栓:可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障碍,偏瘫以面部及上肢为重,可有同向性偏盲。主侧半球病变常有失语。皮质分支阻塞则仅出现部分功能障碍的症状。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及昏迷。
(3)大脑前动脉血栓:引起对侧肢体瘫痪和感觉减退,特点是上肢轻、下肢重。可有排尿障碍和精神症状。如前交通动脉侧枝循环良好,其近端阻塞时可无症状。
(4)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可表现为眩晕、耳鸣、眼震、复视、同向偏盲、皮层性失明、眼肌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四肢瘫痪等。桥脑基底部病变,病人意识尚存,但由于四肢瘫痪和延髓麻痹,只能靠眼球上下运动表达自己的意识活动,称为闭锁综合征。因脑血栓而致死亡者,以椎-基底动脉血栓最常见。
(5)小脑后下动脉血栓:造成延髓背外侧和小脑梗塞。病人常突然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颈交感神经麻痹(霍纳氏征)、面部浅感觉减退、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对侧浅感觉减退,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6)大脑后动脉血栓:表现为大脑枕叶症状,如偏盲或一过性视力障碍;当优势半球病变时,病人阅读及视觉学习、识别和空间辨别能力等功能发生紊乱,如侵及深穿支则出现偏身感觉障碍、感觉异常及肢体的不随意活动等。5.脑栓塞有何临床表现?
  脑栓塞是指脑动脉被身体其它部位随血流而来的栓子所堵塞,引起脑的缺血坏死(脑梗塞)。按栓子的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癌栓、空气栓子、脂肪栓等)、来源不明三类。其中以心源性栓塞最常见。心脏病有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时,易有血栓形成附于心腔壁上,其碎片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就发生了脑栓塞,尤其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时。
临床上常突然起病,在数秒钟或数分钟内症状发展到顶峰,是所有脑血管中发病最快的,可以发病于任何年龄,但青壮年多见;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较短,可有头痛、癫痫发作。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栓塞的部位和范围。栓塞多数好发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可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表现;少数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栓塞,侧表现为眩晕、面部和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行走不稳等。6.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有什么不同?
  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同属于缺血性中风,但两者的发病形式与基础病因是不同的。
  脑栓塞常发病于青壮年,病人有可产生栓子的基础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起病急骤,常发在病人活动时。病症在数分钟或数秒钟内达到高峰,是所有脑血管疾病中发病最快的,癫痫发作及完全性偏瘫多见。由于栓子可能被血流冲碎或推向远端,故症状可能在短期内有所改善。
  脑血栓形成常见于老年人,病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起病缓慢,常发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并多于l~3日内逐渐发展到高峰。癫痫发作少见,偏瘫常渐渐加重。由于梗塞起于脑动脉本身的血栓形成,故症状的好转较缓慢。7.什么是多发性脑梗塞?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而言,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除常见的瘫痪、感觉与言语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医生们就将这种痴呆称为多梗塞性痴呆(即动脉硬化性痴呆)。
  本病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是主要的病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塞较单侧容易发生痴呆。所以,应该积极预防脑梗塞的复发8.什么是混合性中风?
  我们知道,中风可以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这里所说的混合性中风,是指一个病人的脑内同时发生出血和缺血两种病变。通常,这样的情况有两种:
(1)脑梗塞病人可以因为梗塞区域血流再通或抗凝和溶栓治疗而发生出血,造成出血性梗塞。这样,病人就同时有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的中风了。临床观察中如果一个脑梗塞病人病情稳定后,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应考虑到梗塞后出血的可能。这时可以复查CT,如果在原来低密度灶的部位出现高密度出血灶,即可明确诊断。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在病程中会发生血管痉挛,造成供应区的缺血和梗塞,可以在出血后短时期内出现,或者出血以后的4~20日出现。表现为出血后或发病数日病情基本稳定后,意识障碍程度再度恶化,出现偏瘫、失语等。它是导致症状加重以至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复查CT,可以发现脑内低密度病灶。9.中风、偏瘫后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脑出血或大面积的脑梗塞后,常会并发身体其他脏器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肿、褥疮、中枢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呃逆、脑卒中后抑郁等,分述如下:
(1)肺部感染:脑部病损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为避免褥疮发生,可帮助病人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还可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3)急性消化道出血: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4)脑心综合征:发病后l周内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
(5)中枢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
(6)中枢性呃逆:见于中风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顽固性发作,也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11.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这类疾病发病急骤,以突然间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间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特征。
  “中风”一词来源于我国二千多年前的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那时,我们的祖先经常把人体的疾病表现与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为疾病命名。由于“中风”这类疾病起病急剧,表现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风的特点—起于顷刻之间、骤变于瞬息之时、拂云助浪、变化莫测等有雷同之处,因此命名为“中风”。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它的本质是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引起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
  中风有时也叫脑卒中,这二者基本是一回事。
  中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者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俗称“偏瘫”。

 2.中风的发病概况如何?
  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它的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口185~219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在每10万人口中约有429~620例。以我国总人口数12亿计算,则中风病人约有515万~744万人,数字十分惊人。中风的死亡率为每年每10万人口116~142例,在不少地区是第一死因。中风后存活的病人,约有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重者影响正常生活。而且有中风病史的病人,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复发。

3.中风的原因有哪些?
  中风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中风病因。以年龄大的病人为多。
(2)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常见于较年轻的病人。
(3)各种血管炎: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狼疮性动脉炎,寄生虫性动脉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4)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房颤动等。
(5)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血友病等。
(6)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酸中毒、碱中毒、尿毒症等。
(7)其他:如颅内感染、脑外伤、铅和一氧化碳中毒等。
4.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和糖尿病是公认的中风四大危险因素。
(1)高血压:血压越高,发生中风的机会越大。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机率是血压正常人的6倍,大约80%的脑出血病人都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
(2)血脂增高是第二个发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增高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面可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65岁以上发生脑梗塞的特别多。
(3)糖尿病:糖尿病常伴动脉硬化,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血栓形成。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患中风的年龄要提早10年,发病人数比血糖正常的人高2~4倍。
(4)心脏病:脑的血液来源于心脏。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塞;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
  中风的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很多,与年龄、生活习惯等都有关系。年龄越大越危险,55岁以后发病率大大增加。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中风的危险。

5.中风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
  中风的诱发因素是指可以促使中风突然发生的因素。它贯穿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一一列举可有几十种之多。有关调查显示,约有60%的中风病人可以查到诱因,如生气、劳累、饱餐、用力过猛、饮酒、激动、排便、停服降压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