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9浏览: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往往合并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由胰腺内的胰岛b细胞分泌。有两种情况导致2型糖尿病:

(1)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类似货币贬值,物价上涨,100元买不到原来100元的东西了。1个单位的胰岛素不能起到原来1个单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作用不敏感了,叫做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脂血症、怀孕、全身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各种炎性因子的释放)、代谢引起的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等都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2)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长期的慢性高血糖、高血脂刺激胰岛b细胞“过度疲劳”,胰岛b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补偿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从而导致血糖的升高。这种“过度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因为在短期内通过外源性补充胰岛素让胰岛b细胞“休息”后,高血糖和高血脂作用解除后胰岛b细胞又可以恢复分泌常量胰岛素,糖尿病人仅需要生活方式干预而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叫做“糖尿病蜜月期”。

糖尿病的早期起病隐匿,无任何症状,不通过常规体检很难发现。很多病人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后才就诊,这时已经有严重的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是机体内降血糖的唯一激素,当胰岛素缺乏时只能通过两种途径解决:1 使用药物增加机体分泌胰岛素的量;2 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

胰岛素经过人工基因工程及制药工艺的改造后有多种不同的规格:有短效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短效/中效预混胰岛素等。胰岛素的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新诊断的血糖较高的病人可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空腹血糖高的患者可选择长效胰岛素治疗,而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选择短效/中效预混胰岛素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1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 + 2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加用长效胰岛素,从0.2 U/kg/d开始,根据空腹血糖调节胰岛素的用量;若3个月后血糖不达标,需要换胰岛素方案。例如:二甲双胍 + 亚莫莉 + 来得时(甘精胰岛素)。

2 上述情况也可以采用“生活方式干预 + 2种口服降糖药 +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一般采用1-2次的注射方案。用预混胰岛素需要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预混胰岛素可以选用 诺和锐30,诺和灵30R,优泌林25R,优泌乐25,甘舒霖30R等。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4-0.6 U/kg/d,通常按2:1分配至早晚餐前。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方案为:0.2 U/kg/d,晚餐前注射(仅用于甘精胰岛素无效,人胰岛素无效和拒绝2次注射的患者),如果空腹血糖在4.4-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或者空腹血糖> 6.1 mmol/L,不宜调大1次预混胰岛素方案,因为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3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断的空腹血糖>11.1 mmol/L患者,通过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泵或用胰岛素多次注射(MDI)的方式调节血糖,2周后,92%的患者平均8天血糖达标,达标后2周停药,仅用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仍然有一半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2型糖尿病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指定适合自身的治疗模式,把并发症降到最低,享受生活,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