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腔隙性脑梗死的防治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4浏览:

 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 临床上非常多见,实际上就是脑梗死中的一种,因其梗死面积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2 - 5mm) 而得名,少数直径在10-20mm者称为大腔梗。现多认为是因高血压所致脑内细小终末动脉的硬化和阻塞,或因颈动脉里的粥样硬化软斑掉下来的微粒栓子进入脑部所致的动脉栓塞,引起深部脑组织的点状缺血、坏死和液化所形成的一个个小腔隙(窟窿) ,即在CT或MRI 片子上所见到的一些小病灶。病变一般呈多发性,常易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粘度血症、高同型半眈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凶酒和喜咸食者的发病率更高。

     由于脑腔梗受损的脑组织范围较小或很小,临床症状往往较轻,一般多表现为轻度的肢体无力或麻木、头晕、头痛、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重症者可表现为咬字不准、吞咽困难或看物成双等症状,也可毫无症状而不易引起病人和医生们的警觉,甚至很多病人常因其他原因做头部CT或MRI 检查时才被发现。

      病人对腔梗要克服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一是对脑腔梗的极端恐惧、紧张,自以为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疾病,思想压力很大和紧张万分。实际上脑腔梗比脑出血和较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性要小,预后一般良好,经治疗后多数可在一至数周内好转或痊愈,甚至恢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是因为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而易被轻视,漠不关心,麻痹大意,不去治疗,如此类病人多次发生脑腔梗和多个小病灶的融合后,就有可能发展为多发性和较大的脑腔梗,导致病情逐渐加重或发展成为严重的脑梗死,引起持续性肢体麻木或瘫痪、吞咽或言语障碍等临床症状,甚至智力衰退和血管性痴呆等严重后果。反复的小梗死可是大麻烦、大问题。

       患者应积极而定期地进行脑CT或MRI 复查,以了解脑腔梗的病情发展情况和有利于防治方案的及时调整; 同时还应定期地进行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计数等上述致病危险因素的检测,以提高预防效果。治疗原则与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同,主要是服用降低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药等进行病因治疗,不断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措施。抗凝、溶栓药不宜应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 ,因有引发脑腔梗灶性出血的危险。

        在生活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平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吸烟、凶酒和肥胖,坚持低盐和低脂饮食习惯等,这些都是积极预防和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马任飞   副主任医师

临夏州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