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02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引起甲亢的常见病因 除了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外,能引起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其他病因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thyroid-adenoma)、McCune Albright综合征、甲状腺癌、碘过多诱发甲亢、TSH分泌过多、垂体性腺瘤、下丘脑性甲亢、医源性甲亢等。 甲抗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在甲亢病人中,约15%患者亲属中患有同样疾病,近半数亲属中呈现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精神刺激、情绪波动、思想负担过重等,以及青春发育和感染等等均与诱发本病有关。
一、甲状腺性甲亢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代研究证明本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因素而诱发,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同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又称Plummer病。其病因同Graves病。甲状腺呈结节状增生,某些可发展为腺瘤。有人认为结节可有“自主”性功能亢进所致。
碘甲亢 一般发生在预防碘缺乏而普遍增加碘摄入量或服用含碘药物治疗之后,在防治碘缺乏性疾病同时,增加甲亢的发病率。黎巴嫩报告自1995年全民统一碘化食盐补碘后,甲亢病人增加2~6倍,年发病率由0.02%增加至0.07%。高碘直接导致甲状腺细胞的损害,可诱导遗传易感性个体发生甲亢。
二、垂体性甲亢
TSH增高型甲亢 又称TSH毒症。血T3、T4及TSH均增高,垂体肿瘤,垂体前叶有缺陷,选择性垂体无反应是本病的病因。
.T3 T4毒症甲亢 仅有血T3增高,而血T4正常或是仅有血T4增高,而血T3正常。目前认为T3毒症、T4毒症均不是独立疾病,而是甲亢某些阶段可表现单纯血T3高或血T4高,或是治疗后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上述结果。另外总T3或总T4高不一定是甲亢,应查游离T3(FT3)及游离T4(FT4),若有增高才能诊断甲亢。
三、伴肿瘤甲亢
甲状腺肿瘤引致甲亢 肿瘤组织本身或其转移灶均可有摄取碘及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而引致甲亢。
四、暂时性甲亢
亚急性甲状腺炎引致甲亢 由于甲状腺组织被炎症破坏,储存在甲状腺内的甲状腺激素被释放至血中,出现暂时性甲亢。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 引致甲亢亦系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甲状腺组织受损,滤泡破裂而释放出甲状腺激素时,可出现甲亢症状,但是甲状腺病理上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腺上皮萎缩及纤维增生,最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表现,所以这种甲亢也是暂时性的,或称假性甲亢。
医源性甲亢 有些甲低患儿的家长误认为多服药可以加速病情好转,因此服用过多甲状腺片,以致使患儿出现消瘦、心悸、出汗等甲亢表现。服用碳酸锂亦可引致甲亢,其机制与碘化物所致甲亢者相似:因甲状腺内碘库扩大后产生脱逸现象,结果引起甲亢。
五、甲亢合并他内分泌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多内分泌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可合并特发性艾迪生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糖尿病、恶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还可见于Down综合征及多发性骨纤维性结构发育不良。
(二)发病机制
Graves病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大约占95%。虽然国内外学者对Graves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未完阐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对Graves病发病起到重要作用。Graves病的甲亢和甲状腺肿大是由于抗甲状腺刺激性抗体作用于甲状腺的结果。这种刺激性抗体有类似的TSH的作用,是一种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抗体,并通过腺苷酸环化酶机制起作用,诱发产生自身抗体,因此又称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TRAb是一组多克隆抗体,分刺激型(TSAb)和阻断型(TBII)。
两种抗体,在Graves病主要以兴奋型抗体占优势,与TSH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并产生大量的甲状腺激素,引起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及交感神经的兴奋等表现。在细胞免疫方面表现为抑制性T细胞克隆的异常,其功能明显降低引起免疫调节障碍,解除了对辅助性T细胞、致敏效应细胞的抑制,以致后者袭击甲状腺组织细胞,辅助性T细胞协助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甲状腺刺激性抗体而致病。成人未治疗的Graves病TRAb可高达83%~100%,儿童为93%,随着治疗的好转TRAb阳性率逐渐降低。如果TRAb长期保持阴性时,可减少甲亢的复发。复发的病人TRAb再度升高。
病理改变
一、甲状腺 腺体呈对称性肿大,滤泡细胞增多,由立方形变为柱状,滤泡内胶质丧失或仅少量染色极浅的胶质,在上皮及胶质间有大量排列成行的空泡,血管明显增多,淋巴组织也增多,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在电镜下可见滤泡细胞内高尔基体肥大,内浆网和核蛋白体增多,微绒毛数量增多而且变长,呈分泌活跃的表现。组织化学方面,滤泡细胞的过氧化酶活性增强,胞浆内核糖核酸增多,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胞质内出现PAS染色阳性的胶质小滴。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关系密切,可在体内测到多种甲状腺自身抗体。据报道80%~100%的患者可测到TSH受体抗体(TSHRAb),此抗体为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能产生刺激甲状腺功能作用,使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增加,cAMP介导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和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增加,促进蛋白质合成与细胞生长。
二、眼 有突眼者,球后组织中常有脂肪浸润、眼肌水肿增大,纤维组织增多,粘多糖沉积与透明质酸增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眼球肌纤维增粗、纹理模糊、脂肪增多,肌纤维透明变性、断裂及破坏,肌细胞内也有粘多糖增多。Graves病浸润性突眼发生机制是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眼眶肌肉抗体与眼外肌和眼眶内成纤维细胞结合,产生毒性反应。亦有人认为浸润性突眼是眼眶肌肉内沉积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复合物的炎性反应。
三、其他 骨骼肌、心肌有类似上述眼肌的改变,但较轻。久病者肝内可有脂肪浸润、灶状或弥漫性坏死、萎缩,门脉周围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少数病例可有骨质疏松。颈部、支气管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较常见,还有脾脏增大等。 胫前粘液性水肿病变皮肤光镜下可见粘蛋白样透明质酸沉积,伴多数带有颗粒的肥大细胞、吞噬细胞和含有增大的内质网的纤维母细胞浸润;电镜下见大量微纤维伴糖蛋白及酸性糖胺聚糖沉积。
大多数患儿在青春期发病,以10~12岁最多,<5岁者少见,女性多见。儿童甲亢临床过程个体差异很大,一般症状逐渐加重,症状开始到确诊时间一般在6~12个月。
本症初发病时症状不甚明显、进展缓慢,儿童甲亢多呈不典型表现,应予以注意,突出表现为常先呈现情绪不稳定,上课思想不集中,易激惹、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轻微行为改变,但常不被家长所重视,往往到双眼突出或甲状腺肿大才就诊。有时仅厌食,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典型的症状与体征有以下表现:
甲状腺异常:多有呈弥漫性对称性,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的甲状腺肿大,尤其在女性。结节性肿大者可扪及大小不一、质硬、可呈单结节或多结节性肿大,甲状腺的血管征是甲状腺区的收缩期细震颤与收缩期杂音,主要见于重症患者。
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加 如消瘦、多汗、怕热、低热、食欲增加、大便次数增多、睡眠障碍、倦怠无力。
.眼部变化 眼征是甲亢特有表现,亦可无突眼(占30~50%)。眼皮有色素沉着,可有眼肌麻痹等。
良性突眼,患者往往无症状,一般突眼度均<18mm常做凝视状,不常瞬目,上眼睑挛缩,眼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眼球立即下落,上眼睑外翻困难,眼裂增宽,眼睑水肿。此类突眼预后良好,治疗效果好。
恶性突眼,患者常有显著的眼部症状,如怕光,复视、视力减退、异物感,眼球活动度受限,甚至固定。眼球突出较明显,一般突眼度均>18mm,眼睑不能闭合,结膜与角膜充血、水肿,感染,导致结膜炎、角膜炎、全眼球炎,以致失明。少数病人的突眼为进行性加重,若不给予有效的治疗可致失明。
胃肠系统:食欲亢强,食量与餐次增多,但体重却明显减轻。少数年轻患者也可食量明显增大,而保持体重不变。腹泻,便次增多,大便呈糊状,含较多不消化食物。有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则呈脂肪痢。由于营养障碍与过多甲状腺素的毒性作用,使肝脏轻度肿大,偶见黄疸。
心血管系统:以早搏较为常见。心悸气急,活动后加重。严重病例可出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查体可发现心动过速,每分钟可至90~130次,睡眠时脉率仍可每分钟80次以上,且脉搏洪大有力。血压可呈收缩性高血压,可见毛细血管搏动,触诊有水冲脉。
神经肌肉系统:累及近侧大肌肉和肩或髋带肌群,呈进行性肌无力,可发生言语与吞咽困难,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也可与甲亢危象同时发生。患者普遍表现肌无力,倦怠,手震颤,腱反射亢强。在儿童可出现舞蹈手足徐动症。
精神行为方面:易怒,好与人争吵,注意力焕散,学习效率减低,神经质,焦虑,失眠,猜疑等。偶则可出现幻觉,躁狂或抑郁状态。
其他:可有青春期性发育缓慢,无月经来潮或是睾丸发育,骨质疏松可伴有骨痛,大便次数增多,血象异常,胫前粘液性水肿,指端皮肤粗厚,指(趾)增大,末端指(趾)肥大呈杵状等。
诊断:
甲亢典型者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典型的Graves病经血清甲状腺素测定,如总T3和游离T3增高而TSH水平低下可确立诊断,有条件者可进一步检测甲状腺抗体。
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和钠盐摄入为原则,少食用辛辣刺激性佐料食物 , 食物应软易于消化,富于营养;不要多食高碘食物和含碘中药,防止甲亢控制不良。不吸烟、不喝酒、浓茶和咖啡。
主要是观察全身有无高代谢综合症的表现,甲状腺是否肿大,眼球是否突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有无异常,皮肤及肢端有无水肿、潮红、潮湿、杵壮指等异样表现。特别注意观察体温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防止甲亢危象及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
需适当休息,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物质(糖、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等),以纠正疾病引起的高度消耗。避免加重或诱发此病的各种负性精神刺激,如恐惧、悲哀和盛怒等。
定期去医院专科门诊,复查甲状腺功能,以便调整用药。一般症状控制后应每月去医院复查一次。大多数病人经过2年左右正规的治疗,可望获得治愈,因此,病人和家属须树立信心,坚持服药,定期去医院专科门诊,不要擅自改变服药剂量或中断服药。
若病人出现39℃以上的高热,并有烦躁、嗜睡、恶心、呕吐、大汗、腹泻等情况,应警惕有甲亢危象的可能,用抗生素眼膏涂眼并戴眼罩。
遗传因素加不良环境因素,如精神刺激、情绪波动、思想负担过重以及青春发育、感染等均可诱发本病发生。如与家人、同事及上级发生矛盾,或工作劳累紧张,其中以长时期或强烈的精神刺激较为多见。在缺碘地区,甲状腺肿大发病率很高,服用过多碘盐可以引起甲亢。在非缺碘区,服碘过多也可诱发甲亢。当遭受精神刺激、感染等应激时,体内免疫稳定性被破坏,“禁株”细胞失去控制,其结果引起产生TSI(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的B细胞增生,在TH细胞的辅助下分泌大量自体抗体TSI而致病。有精神创伤与家庭史者发病率较高。因此,要尽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这样有可能减少甲亢发病的机会。
做好预防接种,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等,并注意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治疗等预防措施,尤其应积极预防医源性甲亢的发生。
一、甲状腺激素测定:主要测定血总T3(TT3)、总T4(T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及超敏感TSH即可确诊。甲亢疾病初期,临床症状轻微时,常先出现T3升高,以后再出现T4增高,并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甲亢复发早期亦常见T3先升高,后再出现T4升高的情况。甲亢治疗中症状尚未完全控制时,亦可只见T3升高。认识T3型甲亢,对甲亢早期诊断和甲亢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1.血TT4 正常值54~167pmol/L,FT4正常值为10~30pmol/L。甲亢时TT4、FT4升高。FT4诊断价值高。
2.血TT3 正常值0.8~2.6pmol/L,FT3正常值为3.5~10pmol/L。TT3在甲亢诊断中较重要,往往早期甲亢仅有TT3增高。
3. TSH的测定,血清TS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最敏感指标。采用超敏感TSH药盒可测到0.02mU/L(0.02μu/ml),持续低TSH可以做出甲亢诊断。
4.基础代谢率(BMR) 临床上一般将+ 15 ~+ 30 %归为轻型,+ 30 ~ 60% 为中型,>+ 60 %为重型。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差)- 111。5岁以上儿童测定较有意义。由于甲状腺功能测定较为普及,BMR已经很少测定。
5.TRH兴奋试验 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7μg/kg,注射前及注射后15,30,90,120min各测血TSH,正常30min TSH升高5~40mU/L,甲亢时过多T3抑制,TSH分泌,TSH不增高或低于正常。
6.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 以便明确是否为桥本病引致甲亢。测定各种兴奋性或抑制性甲状腺抗体以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复发的可能。
7.131I摄取率的测定:其正常值为 3 小时 5 ~ 25% , 24 小时为 20 ~ 55 %,高峰在 24 小时出现。甲亢患者 3 小时> 25 %, 24 小时> 45 %,且高峰可前移至 3 小时。可用于鉴别诊断甲状腺毒症与甲状腺炎症性疾病引起的甲亢。
8.吸131碘试验2~4小时>30%,或24小时>50%考虑甲亢,目前已少用。
二、影像学检查
1. 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了解甲状腺大小、结节性质,以除外肿瘤、囊肿等。表现为热结节或放射核素的浓聚,而甲状腺癌表现为浓聚减低或者不浓聚,也就是表现为冷结节。因此,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可用于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甲状腺毒症与甲状腺炎症性疾病引起的甲亢的鉴别诊断。
2. 甲状腺B超:了解甲状腺大小、结节性质以除外肿瘤、囊肿等。对囊肿诊断似更优于扫描。
三、其他检查
1.非特异性检查 血镁降低、反T3(rT3)增高,血β2-m增高,玫瑰花结及淋巴母细胞转换率异常等病情缓解均可恢复正常。可作参考。
2.跟腱反射电测定 甲亢时缩短时限。
一、其他原因的甲亢 如垂体性甲亢,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异原性TSH甲亢等,均可通过相应的特别检查加以鉴别。
1.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 在病程早期可呈现甲亢症状,但多数是一过性的,经随访可区别,检测TGAb和TMAb有助于与Graves病鉴别,但无法区别两者同时并存的患儿。当甲状腺可触及结节或血清T3值极度增高时,应进行甲状腺B超和(或)核素扫描检查,以正确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鉴别癌肿;对甲状腺轻度肿大和甲亢症状轻微的患儿应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可能性,必要时可以考虑核素扫描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2.新生儿甲亢 较少见,大多属暂时性,常见于患有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孕妇,其血中存在甲状腺受体刺激免疫球蛋白或长效甲状腺刺激物(LATS),通过胎盘递送给婴儿,极少数是由于TSH受体基因激活性突变引起。多数新生儿甲亢在出生时即有症状,表现为突眼、甲状腺肿大、烦躁、多动、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严重可出现心力衰竭,血T3、T4升高,TSH下降。这些症状经6~12周后,随体内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而缓解。
3.单纯性甲状腺肿 多发生在青春期,心率正常,大便次数正常,血FT3、FT4、T3、T4正常。必要时可做超敏TSH检查或TRH兴奋试验。
二、其他原因造成之突眼 如先天性头面不对称、眼局部感染、球后出血等。单侧突眼须与眼眶内肿瘤(绿色瘤、黄色瘤、神经母细胞瘤等)鉴别。
三、其他
1.神经官能症 精神神经症候群与甲亢相似,但无甲亢的高代谢症群,食欲不亢进,双手平举呈粗震颤,入睡后脉率正常无甲状腺肿和眼征,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2.甲状腺肿性克汀病 为家族性酶缺陷所致散发性克汀病,有遗传家族史,伴甲低表现:纳呆、便秘、呆滞、发育迟缓、BMR低,血T4减低,TSH增高等。
3.肌病 应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相鉴别。前者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02~0.04mg/(kg·次),看肌力恢复与否;后者有低血钾及相应心电图改变,两者T4均正常。
4.糖尿病 甲亢病人有时血糖可稍增高,一般在7.7mmol/L(140mg/dl)以下,故偶可尿糖阳性。然而有3.3%甲亢可合并有糖尿病,应注意之。
5.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T3高T4血症 临床并无甲亢但是血T4及T3增高,由于结合异常(TBG过多、家族性缺乏白蛋白的高甲状腺素血症,伴随前白蛋白的高甲状腺素血症,伴随自身抗体的高甲状腺素血症)、周身型甲状腺激素不应症、药物影响(心得安、乙胺碘呋酮、造影剂、甲状腺片)及原因不明等。
6. 消瘦、低热须与结核、癌症等鉴别;腹泻须与慢性结肠炎等鉴别;心律失常须与风心病、心肌炎及冠心病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