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饮食与养生 > 文章内容

“是药三分毒” 这毒在哪儿?

作者:中国中药杂志发布时间:2022-03-20 19:39浏览:

关于中药毒性的涵义历来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毒性反应是药物的不良作用引起的,是与药物治疗作用(功效)的治疗效应相对的,毒性专指药物对人体的毒害性,毒药就是容易引起毒性反应的药;

另一种认为毒性具有普遍性,凡药均有毒,药物之所以能祛邪治病,是因为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性这两种观点各有其理,故当代临床中药学予以兼收并容。

我们认为:

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术语不应有歧义;

2)毒性作为中药性能之一并不妥当;

3)中药学教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标注某些药物有毒似无必要。为此特对中药毒性予以考辨以使其义理更为详明。

1.毒的含义

《说文解字》曰:“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从屮,从毒”。《康熙字典》曰:“毒,徒沃切,音碡《博雅》恶也。一曰害也”。

《黄帝内经》亦多次提到“毒药”,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故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素问·移精变气论》曰:“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必齐毒药攻其中”;《素问·宝命全形论》曰:“知毒药为真”;《灵枢·论痛》曰:“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

《中医大辞典》释“毒”:“指毒物、毒害、疫毒”。释“毒药”:1)古代统称治病的药物为“毒药”;2)现代指药性剧烈,有毒副作用,能导致中毒的药物为毒药,如砒石轻粉钩吻芫花生乌头等无毒性词条。

2.诸家毒性说评述

 

《黄帝内经》首提“有毒无毒”及“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其后《神农本草经·序》亦曰:“药有酸、咸、苦、甘、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

自此以降,历代本草医家代有论述,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解诸药毒候》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曰:“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

明代张景岳《类经·五脏病气法时》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祛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唯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